近年来,衡水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聚焦“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年底,衡水市累计建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7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4家。建成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4家。从县域分布情况看,衡水高新区21家,滨湖新区1家,桃城区3家,冀州区3家,枣强县8家,武邑县4家,深州市7家,武强县1家,饶阳县2家,安平县3家,故城县2家,景县11家,阜城县2家,市直2家。从产业分布情况看,高端制造业36家,新材料18家,食品医药7家,现代农业6家,其他3家。
那么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这三类创新平台有什么区别?
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这三类创新平台都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依托单位要具备建设发展需要的人员、经费、科研办公场所和科研仪器设备等条件。但从建设主体、服务范围、工作内容、组建方式、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又有明显区别: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产业发展,依托单位要联合3家以上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协同共建,组建理事会,制定共同认可的章程,确定了联合共建的方式、人员、任务分工以及各自权利和义务等。实行理事会决策、专个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开发成套工艺技术、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开展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组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分析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产业技术进步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可单独由规模以上企业建设或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与省内2家以上企业联合共建。组建管理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聘任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成员和中心主任。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重点实验室分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龙头企业建设,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单位聘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面向社会开放的科学研究基地。
来源:衡水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