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不容忽视的抗日力量一直活跃在我国的冀中大地上,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就是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在谈及这支部队时,曾给与了极高的评价——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然而,很多人对这支英雄部队却知之甚少,对于领导这支部队痛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马本斋同样不甚了解。
马本斋是如何率领回民支队转战于广袤的冀中平原的?朱德为何评价其“母子两代英雄”?故事还要从那个腐败而混沌的社会讲起。
一、少年家贫几经磨难
马本斋年出生于河北献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全家一共有13口人。他的父亲马永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靠天吃饭,虽然很勤劳,但是依旧过得很清贫。
马本斋的出生让这个原本就贫苦的家庭,日子更紧了。家里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别家的地,年成不好的时候一年到头的收成还不够交租子。
(民国初期的河北农村)
农忙时节,父母总是在地里忙碌;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到地主家里打短工,有时候还会推着独轮车到附近的镇上做点小买卖。
小时候,马本斋一直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去地主家打短工还要遭人白眼,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总是倔强地走开,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贫苦家庭的孩子最后会成为威震冀中的抗日名将。
等他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实在难以为继了,父亲兄弟三人便一起去了关外谋生。父亲走后原本清贫的家庭更加艰难了,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和年迈的祖父肩上。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马本斋从小就很听话,人还没锄头高就跟母亲下地干活。
母亲的忠厚善良和刚强坚毅深深地影响着马本斋的性格,尤其是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马本斋全都看在眼里。因为母亲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略识文字,所以经常给他讲一些古代军人的故事,马本斋最爱听的就是岳飞抗金的事迹。
母亲总是教育他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虽然人穷但是志不能短,要为“穷回回”争口气。
(民国时期遭遇旱灾的庄稼)
那个时候,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要走出闭塞的乡村,难比登天,上学是一条出路。然而,对于马本斋这样的家庭来说,上学堂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因为家里根本拿不出学费。
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只能看着别人念书,直到11岁时,他才有机会进入学堂,但也仅仅读了两年就因为家里贫困而被迫辍学了。
出人头地的捷径就这样断了,按照当时很多农村农家子弟的生活轨迹来看,等待马本斋的将会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跟他的父亲一样成为老实本分的庄稼汉,靠租别人的土地过活,年景好了,或许有机会攒下点钱买几亩薄田,日子可能就会越过越好。
然而,年的一场天灾改变了他成为一名庄稼汉的人生轨迹。那一年冀中地区遭遇了数十年不见的大旱灾害,马本斋家的土地颗粒无收。
迫于生计,年仅13岁的马本斋挥泪告别母亲,踏上了父辈前往关东讨生活的路,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张家口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父子俩在回民兄弟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名叫“永庆奎”的果子铺,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果子铺的生意很红火。
这让很多当地人十分眼红。有一次,一个叫“羊赶刀”的地痞盯上了他们的铺子,逼迫他们按时交出一百斤果子,父子俩只好照办,不料果子准备好后,对方竟分文不给。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马本斋只好选择隐忍,心中却极为不满。
后来,马本斋在街上偶然碰见了“羊赶刀”,他看见对方喝得酩酊大醉,于是便上前一顿拳打脚踢。
(民国时期张家口地区来往的生意人)
没想到后来“羊赶刀”竟伙同当地警察局的人,持枪弄棒上门报复。无奈之下,马本斋只好跟父亲一起逃出了张家口,几经辗转之后,来到了内蒙。
父子俩在内蒙落脚后,干起了替内地贩马人干马的营生。有一年春天,一个马贩子提出让马本斋和父亲把他的马赶到上海去卖,大约有三十四匹。
二月下旬,父子俩赶着马群上路了。没想到,启程当天就遇到了暴风雪天气,肆虐的寒风将马群吹散,马本斋只好和父亲分头去找马。在四处找寻了三天三夜后,马本斋一匹马也没有找到,还跟父亲失去了联系。
自此之后,马本斋过上了一个人流浪的生活,他漫无目的地在白山黑水间四处游走。为了生存,他给人扛大木、修铁路,尝尽了人生疾苦。
二、辗转数年投身抗日
年,举目无亲的马本斋加入了“东北王”张作霖的奉军,刚刚加入部队,马本斋就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忠厚的性格,赢得了上级的赏识。
很快,在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的马本斋就被破格提拔为了团长。年张作霖被日军在皇姑屯炸死,仓促接替帅位的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东北军接受改编。
(青年时期的马本斋)
马本斋的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而他本人则被任命为第21师第4团团长。
随后,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将星,上级派他前往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理论,在那里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这一段经历为他日后成长为屡战屡胜的抗日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年至年这一年多时间,对马本斋的人生最为关键。当时,东北军队伍里有很多士兵是我*秘密*员,通过跟这些人频繁接触和朝夕相处,马本斋对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最吸引他的还是这些共产*员身上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然而,就在马本斋思想意识快速提升的时候,活跃在东北军里的共产*员遭到了大清洗,至此之后他便与共产*中断了联系。
年纪轻轻就当上国民*军团长的马本斋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大家都认定他日后必定前途大好。然而,年发生的事情,让他十分失望,
九一八事变后,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我国东北地区,但此时少帅张学良却置国恨家仇于不顾,坚决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部队退至关内。
由于看不惯国民*军如此软弱,大为失望的马本斋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呼意外的决定:解甲归田。作为一个内心充满爱国情感的青年军官,马本斋认为上战场打鬼子才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这个理想在国民*的队伍里无法实现,那就回家自己组织队伍抗日。
临行前,内心迷茫的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空有满腹男儿志,不尽苍浪付东流。”
(日军进攻华北)
七七事变后,在蒋介石的妥协退却下,日本鬼子步步紧逼,很快就占领了我国华北大部地区,马本斋的家乡沧州献县也未能幸免,在日军铁蹄之下,中华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面对烧杀抢掠、奸淫掳掠的日本鬼子,马本斋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了。
当时白七在献县商家林一带组织了一支“抗日义勇军”,当他听说马本斋曾在东北军当过团长时,便亲自去请。苦于抗日无门的马本斋便带着三弟一起加入了白七的队伍。
但是仅仅过了一天,马本斋就离开了,因为他发现这支所谓的“抗日义勇军”,根本就是打着抗日旗号的土匪部队。
年7月,献县东部崔各庄农民纪氏父子组织了抗日武装“铁血救国团”,后来被居心叵测的国民*旧军人史省三、周朝贵等人混入并逐步夺取军权。
在史省三的再三邀请下,马本斋加入了这支抗日武装。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些兵痞子居然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抓壮丁、抢粮食,根本不打日本鬼子。后来,马本斋谎称父亲病重,离开了这支鱼龙混杂的土匪队伍。
(假借抗日之名招摇撞骗的土匪)
马本斋发现,献县境内的多支抗日武装都是打着抗日的旗号大行土匪的劫掠行径。
9月,马本斋加入了我*地下*员张德馨组建的大马乡团,在其中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乡团就因土匪残忍杀害张德馨等人而解散。
在绕了一大圈后,极度苦恼的马本斋决定成立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
年1月,日军的铁蹄在献县境内四处践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乡亲们看到自己的家乡被日军如此践踏,内心极度愤慨。马本斋凭借自己一呼百应的能力,在家乡组织起了一支抗日力量——回民义勇军。
队伍里的很多人都是他们村的回民青年,大约有六七十人。很快,河间、献县一带的回民也纷纷加入进来,使回民义勇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由于缺少武器,当时回民义勇军里最先进就是tu枪,队伍里的很多人都是手持大刀、长矛与日军作战,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抗日热情,他们驻守在子牙河畔,英勇地阻击日军,保卫自己的家乡。
而他的母亲和妻子也组织起了一支由三四十名当地妇女组成的队伍,为战士们做饭、送水、洗衣裳,在她们的支持下,回民义勇军获得了多次胜利,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端着土枪的回民义勇军战士)
但是由于回民义勇军里的成员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队伍的战斗力不强。虽然在刚开始打过几场小胜仗,但是面对日军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围剿,回民义勇军终因武器装备落后、兵力不足而遭遇了重创。
队伍中一些骨干队员的牺牲,重重地打击了大家的战斗士气,很多经不起失败的人因看不到希望而悄悄开溜了。回民义勇军既面临着来自强大日军的镇压,还有当地土匪和地主的压迫,所以很难有发展壮大的空间。
回民义勇军内部也爆发了很大的矛盾,一些骨干成员经常为了争夺领导权而明争暗斗,甚至波及到了当地民众,这些让一心想抗日的马本斋十分苦恼。
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马本斋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寻找到正确的抗日救国道路。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几十万大军居然未放一枪一炮就将华北拱手让人。
而那些积极主张抗日的青年学生、工人、共产*员却遭到了国民*反动派的屠杀。
三、壮志难酬终遇我*
在东辛村有一个学识渊博的年轻教员,传言他是中共地下*员,有一次国民*派人来抓他,马本斋助其逃脱,所以二人熟络了起来。当时,这个教员给他讲了很多抗日救国的道理,马本斋半信半疑。
如今,在经历了多次抗日失败后,他再次想起了那位教员的话,颇为感慨地说:“要是共产*领导的抗日队伍能够来到献县就好了。”
(河北境内抗击日寇的中国军队)
其实,早在年8月,中共中央就派孟庆山前往河北保定一带筹建抗日武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0月中旬,原东北军将领,同时也是中共秘密*员吕正操,将手下的团改为“人民自卫军”,在河北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随后,孟庆山为司令的河北游击军成立。
中国共产*领导的这两支队伍迅速成为华北地区的主要抗日力量。
年2月,孟庆山率领河北游击军进驻河间县城,收编了当地的抗日义勇军。
这个时候恰逢马本斋领导的“回民义勇军”遭遇惨败,当他听说共产*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河间后十分兴奋,当即派自己的三弟马进坡去河间打探消息,河北游击军的军容军纪给马进坡留下了深刻印象。
就在马本斋四处打听河北游击队的情况时,孟庆山派出刘文正前往东辛庄寻找这位充满爱国情感的原东北军团长。
同是回民的两人一见如故,在深入了解了我*的抗日主张及政策后,马本斋认为只有中国共产*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救国。
(孟庆山等人在冀中)
在和孟庆山等人商议之后,马本斋在献县一带组织成立了河北游击队回民教导队,在马本斋和刘文正的鼓励下,东辛庄地区共有多名回族青年加入进来。
随后,马本斋带领回民教导队来到河间,与此前活动于河北安平县一带的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编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
这支队伍大约有六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和小商小贩,也有一部分青年学生和旧军阀军人,极少数为地痞流氓和土匪成员。
虽然回民教导总队是我*领导的队伍,但是其中中共*员不过六七人,因为成员身份混杂,导致队伍纪律十分松散,经常有队员开小差的现象发生。
为了加强*的领导和队伍建设,马本斋开始在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下着手整训部队。通过举办训练班组织青年学习*的知识,把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的组织中来。
而他自己作为总队长也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马本斋也有了加入中国共产*的强烈愿望。
(马本斋雕像)
为了入*,马本斋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接近*员,向他们学习先进思想,以改掉自己原来在旧军阀里沾染的不良习气。他还主动找来资料,学习有关*的知识。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马本斋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升,年10月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经过整训后,回民教导总队逐步走向了正规化。
武汉失守后,前往华中地区参战的部分日军北撤,对我冀中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在冀中军区的指示下,马本斋带领回民教导总队开赴清沧抗日前线。
在接下来的夜袭青县车站及围攻沧县社林镇的战斗中,战士们英勇奋战,沉痛地打击了来势汹汹的日本鬼子。
在随后的三个月时间里,马本斋率部参与了30多次对日战斗,毙伤敌多人,凭借着屡战屡胜、重创日军的骄人战绩,马本斋和回民教导总队在冀中地区威名远扬。
很多回族及汉族同胞听了他们的抗日事迹后,纷纷选择加入,短短几个月时间队伍就从最初的六七百人发展壮大到1多人。
四、母子两代革命英雄
从年10月开始,马本斋带领回民教导总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自此在广袤的冀中平原上有了一股令日军胆寒的铁血之师——回民支队。在随后的百团大战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成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迅速成长为了冀鲁豫军区一支不容忽视的抗日劲旅。
(回民支队战士正在训练)
年1月,马本斋奉命率领回民支队赶赴陕甘宁边区承担保卫延安和毛主席的重任。然而,正当他身负重命决定前往革命圣地时,身体却出现了问题——颈部生出了十分严重的毒疮,这是长期转战身体过度消耗又营养不足造成的。
由于当时我军医疗卫生条件差,马本斋的病没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恶化,转化成了急性肺炎,已经危及到了生命。然而,此时的马本斋并没有过多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一直挂念着部队转战陕甘宁的事,在部队临行前的最后一次动员会上,他嘱咐战友们说:“要跟着*,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
临终前,面对泪流满面的女儿,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颤抖着写下了“中国”两个字,并深情地嘱托女儿一定要像回民支队一样,“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
在随后的追悼会上,朱总司令曾送上了“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志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挽联,以表对其忠于国家和革命的优秀品质的赞扬。
朱总司令之所以赞扬其为“母子两代英雄”,是因为马本斋有一个十分伟大的母亲,因拒绝与日寇合作而被残忍杀害。
(马本斋母亲)
就在三年前,因受到回民支队英勇抵抗而吃尽苦头的日军,在听说马本斋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后,将他的母亲白文冠抓了起来,企图以此逼迫马本斋投降。
然而,令日本鬼子没有想到的是,面对他们虚情假意送上的丰盛菜肴,马母非但不跟他们合作,还声色俱厉地痛骂到:“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的饭!”
即使日军许诺只要马本斋愿意投降便可给与高官厚禄,马母依旧坚定地回绝到:“我宁死不能写信劝降!”自此之后,马母便毅然选择绝食明志,直至饿死。
母亲的死让马本斋十分痛心,国恨家仇让他的抗日决心更加坚定,他强忍泪水挥毫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