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西部作家总期ldquo聆壹
TUhjnbcbe - 2021/6/19 12:53:0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特稿推荐◇

大漠孤烟直

——论鹏鸣的人格思想及创作心态

⊙汪锋

汪锋:年12月生于陕西蓝田县,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共产*的优秀*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锋早年弃笔从戎,担任蓝田县学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六军代政委等。年,代表中共中央赴西安同西北军杨虎城谈判,并达成协议。年,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军特派员、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关中地委书记兼警备区副司令、陕西省工委书记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西北野战军第十九军政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西北统战部部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年,参与西藏问题谈判。年,担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年,担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年,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鲁木齐军区政委。年,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出版过诗集《汪锋诗词选》,董寿平题写书名,赵朴初作序,启功作跋。

鹏鸣确实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是我的同乡,和我交往已快十年了,可以说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他为人诚实、坦率、正派,从不随波逐流,从不嫉妒别人,也不败坏他人的名声。只是虚心汲取同仁的长处,丰富自己的不足,因而写出的诗作深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色彩,表现着一种非常出色的哲学思想。这不单单是从他诗歌的美学而言,更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和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以及他真诚为人,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加上坎坷经历的生活积累。他出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林皋乡的焦河湖畔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从小就领悟着饥寒交迫的深切感受,他立志发愤。从六岁起,就显露出横溢的才华,作诗写文,思维敏捷,口若悬河,美不胜收的诗歌名篇令我们深感百读不厌,从他出版的九千八百余首诗作中,我不但读到了真正的诗歌,也读到了他的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真正中华民族后裔的东方人,一个由大写的人构成的非常特殊的奇人。其实,他是一位写得极好的大诗人,每每总是用心用情用诚用意去写诗,用人格和品质完成自己的诗歌使命。我过去也写些诗词,经常在一起交谈,促膝半天到一天,不是他来我家,就是我去他上研究生班的鲁迅文学院,我们十分谈得来,这便是我俩能够成为莫逆挚交的缘故。当我读了他十岁创作的著名长诗《娘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感到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倾泻在诗句中,长达一千二百余行的诗歌充满了激情,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出诗人鹏鸣强烈的正义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在艺术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这无疑就确定了他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的崇高地位。这难道不就是一座伟大的诗歌里程碑吗?前些年的时候,有个别丧心病狂的跳梁小丑,在某些小报小刊上大肆攻击他,并利用其捕风捉影的手段,发表垃圾谎言对他进行恶毒陷害,在新闻界和文学界以挑拨离间的卑鄙手段破坏鹏鸣和前辈的密切关系。更有甚者到处拉帮结派,移花接木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的制造灾难,重演文革悲剧。有的人上了此当,还有个别小人到处引用那些垃圾堆彻的谎言文字对鹏鸣进行无端的诽谤。但我们这些做过国家领导工作的人一眼就看穿了那些不良用心之小计。有一次我和习仲勋同志谈到此事,他非常气愤地拍着桌子说道:“有些人吃撑了,就爱无事生非。”因为我们都非常了解鹏鸣本人,他的所作所为是真诚和感人的,正派和无私的。绝不像个别人说的那样。鹏鸣对此事只是一笑了之,继续没白没黑的写东西,从不计较这些。在外地讲学时,还常常对那些攻击过他的人给以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大度宽容的人品决定了他。说句实心话,统览鹏鸣的情诗和他的为人,我们无不感到他在热爱自己祖国的同时,而且时刻都在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鹏鸣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歌颂祖国的美丽和悲壮的山河,多年来一直沉在生活的底层亲自体验,艰苦的环境和不利的条件使他的精神和生活都得到了磨炼,三十六岁的他,两鬓已开始出现白发,身体已由强变弱,面容也憔悴了好多,严然一位饱经风霜的北方汉子。他几乎每天平均两首长达二百行的诗歌创作,这诗歌的数量摆在面前,不就说明了一切吗?尽管这样疲惫劳累,他的爱国热情还是那样强烈,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意志仍旧那样坚强。他从不肯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始终保持着他那本真的高尚品格。从开始到现在,他一直和劳动人民同欢乐,共患难,思想感情也随着成熟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就产生了他的《鹏鸣情诗选》全三卷及《鹏鸣抒情诗选》的宏伟巨著。他除静心创作以外,与世无争,对功名利禄看的十分淡漠,只是喜欢外出周游,到处瞻仰名胜古迹,拜望历史上的各路文学大家,南方幽美寂静的森林,北方粗犷奇峻的华山,雄伟壮丽的南北山川,培育了他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性格和对祖国——母亲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也滋润了他的品德和学养。因而他的诗歌优美动人,委婉凄伤,异常的想象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形象的比喻了人非草木,强烈的思想感情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及爱国热情。这就是诗人鹏鸣;这就是我所亲身感受和亲眼见到的鹏鸣;也就是我长期观察和久经考验的挚友鹏鸣。更使我感到非常骄傲和无比自豪的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一位东方式的民族诗人。这就不仅使我想起了屈原,为了爱国而发愤,和苦难作卓绝拚搏的一代宗师的屈原。屈原还在!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感紧紧地呼唤屈原。如果说洪荒时代的人群甚至战争年代的人群穷于生计,迫于生存背水一战,致于死地而后生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责任并不亚于以前的年代。鹏鸣作为诗人,深知一个民族的兴衰首先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因而他在自己的诗歌里隐含了民族的精髓和民族的向心。为此,我挚爱鹏鸣,也挚爱他的诗歌。因为他创造和发展了中国诗歌的革命,冲向了世界。他和其它诗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感情在根本上存在着不同,志在于批判性地总结了各大名家的观点,汲取了各位大诗人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而成为我国当代文人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东西结合,强国文化,牢牢地把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其唯物主义思想。我认为他之所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主要就是他用真挚的爱国思想和热忱在诗歌中殷切地反映其国人的迫切愿望,对改革开放的完善上论点新颖,更进一步的促进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走上了一条为诗歌而勇于献身的道路,从人为的是非漩涡中毫不客气地走出来,专心致志地沉在生活深处,兢兢业业地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善意地理解生活中的误解和不公。从不写一个有损于他人的名誉的字和诗,从不说有害于他人人格的话。他自始至终,都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肃立于诗歌面前,让圣洁的心灵穿越天空,让美妙的灵魂仰望于大自然的眼睛,然后把激昂的乐章洒写在湛蓝的天地的怀抱之中,悄悄地倾听瞬间的歌声……鹏鸣作为一位民族诗人,他大步流星地在巨斜的地平线上行走,用自己滴血的躯体为人类带来光辉的黎明,那就是诗歌的光芒,透过烈火和冰轮一样的苦难旅程,用生命的赌注深入纯正而伟大的诗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攀登。天梯般的利刃刺破封冻的宇宙,在巨烈的疼痛中用生命和存亡与语言交锋,在玫瑰与火焰中搏斗。浮士德一样地击败种种可能。他不借用任何力量,只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和创作。有一点使人为之感动,他不像有的文人为了权力和地位整天明争暗斗,只是默默地沉在生活底层体验深刻感受;他也不像有的文人为了金钱和出名,整天利用权势在报刊上写攻击谩骂、诽谤、嫉妒损害他人人格的丑文,只是默默地创作着一部部净化人类的诗歌。鹏鸣作为一位农家出身的著名诗人,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作品确实不易,难道我们就不能给他一点点爱心吗?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孤军奋战,凭自己坚强的毅力艰难跋涉,顽强拼搏,终于冲破了层层人为的障碍,奔向了属于自己翱翔的那片蓝天。为此,我们高兴地看到了金色的光芒,那就是他诗歌辉煌的闪电映出的今天和已光辉灿烂的明天。.7.8.于北戴河

(该文选自:年8月《人民政协报》文化版。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生体悟赋自挽

⊙郝贵平

郝贵平,原籍陕西咸阳市长武县。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多种。散文集《大荒漠眺望》获中华铁人文学奖、《我的绿洲河》获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苍茫豳塬》获中国散文网图书一等奖。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等散文选本。创作评介列入《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散文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位老龄书法家迢迢千里寄来一幅字,我喜出望外,忙不迭展开来看。那幅字重笔浓墨,笔锋跌宕,潇洒两行,竖写在绵白的宣纸上:满屋书香平生自奋有得乐当归,一身净气人字直正历练死无悲。之后缀一行小字,曰某某自挽于某年某月某日。原来是他自己为自己书写的挽联。我大为吃惊。字是好字,我却无意欣赏,心里猛然荡起的念头是:或许他身临重疾,没有多少日子了,所以才自写挽联,留我以存。这使我好不惋惜!阅读他随书法寄来的一纸短信,我沉郁的心情终于释然。原来,信里告知,他体态康健,心情豁朗,每日登临一次门前的小山,锻炼身骨,陶冶性情;之所以自写挽联,是因为书家的兴致,也是想以此种方式,对自个儿的人生心态作一恰当评定。信里还说,他已叮嘱后辈,这副挽联就是他将来的墓志铭了。品味他的这联自挽,我想了很多。人还好好地活着,就想到身后的挽联评价,一般人似乎并无此种意识。惯常的做法是,挽联由他人于身后撰拟,或评价品德,或概述作为,皆正言正辞,好话好说,又不无从俗落套,千人一面。而自挽联的内容则宽泛多了,由于是自挽,总括坎坷经历,叙述人生体悟,叹息事业壮志,反思命运得失,均无不可,且吐露的皆为具体心肠,往往真情实感足矣。自然,这是就自挽联本身而言。生为人身,自挽叙怀并非人人愿做,人人能作。这位书家却是愿做、能作者,他豁达的人生心态使我感佩非常。他信中还说:能为联者,不论是否老龄,不妨达观心境,自挽一联,或许对于自个儿的身前身后都不无脾益。他确有雅士风度,他的所论所为,体现的是一种超拔的人生胸怀。其实,自挽本是中国挽联,或者说是楹联艺术中的一种,自古至今流传于世的,多有脍炙人口者。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联作,或叙或论,或长或短,无不写心抒怀,悟道明理,往往落笔不俗,风格千秋;总是以写作者的毕生体验,反映一定的社会人生,充满生命的感慨,蕴涵深刻的思考。“张长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胆小休教吓我;地藏王,阎罗王,粗粗相会,面狠好不惊人。”这是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自挽,何等风趣幽默。“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这是被称为“海内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一百八十字著名楹联的作者、长联圣手孙髯的自挽,寓人生感悟于诙谐的大度之中。这些名家,写怀自挽,坦荡豁达,把生命之死看得如此从容轻松,毫无悲凉压抑之气,其省悟人生、拔风卓俗的境界,可谓真正的超脱。自挽联抒发内心,陈述情志,自我评价大都冷静谦虚,重于分寸,甚至寓深刻的冷峻于别样的自嘲之中,于人于己多有启迪。林则徐自挽曰:“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叙述经历平和深沉,只说感受,不肆自诩,他人从中领略的是真实的胸怀和品德。纪晓岚自挽为:“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虫。”纪君官至礼部尚书,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有《阅微草堂笔记》留世,其自挽联不标榜身职显要,只喟叹为官艰辛,又以蠹虫自谦,概说毕生书著,情志、感怀熔于一炉,使人可感其品性,可窥其格调,此为大智若愚了。生命之逝是自然规律,谁也难以幸免。有的人临死之前,或口授,或赋墨,用自挽留愿存嘱,以示亲人。一位妇人病逝前为自个立挽:“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待他年再续鸾娇,莫对新妻谈故妇;儿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扶养,须知继母即亲娘。”人处不可回天的病患,若能自挽,总将心事说得至深至透,令人于悲酸之中又增一重感佩。更有志士仁人,为大众解放被逆*戕害,临刑前用自挽抒发愤慨,布展正义。早期共产*人王步文,被反动派杀害前自挽一联,慷慨就义:“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生,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邹钧柯:“革命本无私,大丈夫岂顾个人安危,愿将浩气还天地;救国怎有罪,钢铁汉要留英雄肝胆,好把热血洒河山。”还有周炳文:“肉躯壳无足轻重,但求自后有灵魂,生一时实生千古;鬼伎俩何等凶险,寄语*中诸巨子,鉴已往宜鉴将来。”革命烈士的自挽,信念横天,自信万般,惊泣鬼神,大义凛然,革命史册多不胜举。有的人,一生受挫失意,怀才不遇,或伤于世态炎凉,或痛于人事压抑,也有以自挽表述心迹感慨者。有的人,一生愧对社会,愧对一己,面临终老而能扪心自省,幡然悔悟,其自挽留世,自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呼喊。人生万象,沙金混杂,那种品性低劣,人格灰暗,甚至虚妄私贪的伪善奸佞之人,为了粉饰自己,也不乏用自挽标榜一己者。这样的自挽,即使文辞华美,也难免令世人不齿。人,不论为官为民,作为大小,愿意且能够自挽独白,且能做到不溢美,不饰非,公允铺陈自身的荣辱得失,心志体悟,其实是一种人格心态的体现。未死先挽多有忌讳之人,实则并非大不吉利的事情。年事偏高的人,饱经沧桑,涉世至深,心性练达,理智老成,若能自挽,自是警言哲语,自能感乎人心。就生命的自然规律而言,郑板桥、孙髯、林则徐、纪晓岚等诸多名人,直至如我书法家师长这样更多普通的雅士杰女,并不反感、忌讳自挽,对于生命的自然终结并无恐惧,并不悲戚,显示的是他们对自家的生死确有正确、平和的认知。这样的心态、认知,很是不易。他们不愿他人在自己的身后为自己作挽,希冀的是自个儿身后挽评的个性和真实。他们用自挽这种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化表达形式,替代对于生命终结的无奈,是真正驾驭了自己的精神生命。人身难免一死,自挽而得的人生体悟,却是一种长存的心灵结晶。◇诗海摘英◇

为什么悲凉生生不息(外二首)

⊙吉尔

吉尔,女,本名黄凤莲,祖籍山东德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协签约作家,医务工作者,作品见于《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探索》《诗选刊》《扬子江诗刊》等,并收录于十多种年度选本。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世界知道我们》,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现居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为什么悲凉生生不息

我不知道,还有那么多人

生而不被善待

那天,他们搀扶着来办残疾证

摇摇晃晃,怎么也站不稳脚

其中一个摘下半边口罩对我笑

多像一个老去的婴童啊

人情世故,万千沉浮

都与他无关。此刻

他脑海里翻滚着怎样的浪花?

奔跑着怎样的闪电?

隐藏着怎样的刀锋?

我还遇到过一些脑瘫儿

坐在轮椅上,神情和身体一样扭曲

而他身后的妇女,木讷

像一块贫瘠的土地,他们消失在人群中

如同世界忽略的留白

在昆仑山下,我问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生而不被善待?

为什么悲凉生生不息?

◇霍拉山下的葡萄园

霍拉山下的葡萄园

即将采摘的葡萄坠结在葡萄树的半腰

果农的妻子坐在三轮车一侧

后来,我想象了她的眼睛

葡萄核一样的底色、流溢出葡萄的光泽

和一双有着时光之美的手

这是一个安静的上午,我遇到的事物

都有着安祥之美

红薯开着小嗽叭花

沙枣挂满低垂的枝条,棉花就要开了

在一片废弃的葡萄园里

马匹和牛羊在低头吃草或打盹

这应是世界该有的样子

要知道,在静默的霍拉山下

每一粒葡萄

都是先知审视世间的眼睛

◇星空或不惑

此时,所有的方向,

都不是我的方向

一个心怀寺庙的人,她要供养慈悲,

也供养悲凉

作为漫游者,我有合法的通行证

和健康码。夜晚向不安飘移

此时,祷告的人也是忏悔的人

他知道,星空的背面是逝者的家园

那里,有他们冗长的谓叹

此时,我在欧亚大陆中心北纬34°22”

一个偏远的城市

地图上你没有找到我的位置

我向你说起半夜的梧桐和鸟鸣

狂风中,干枯的榆钱群蜂般扑落

这一年,我更像一个穿过黑夜的人

那么多夜晚,银河像镜子一样

照见我寂静的影子

我和保安们聊着生活、工资、孩子

他们像简笔画一样的理想

我们赞美生活、美食、今晚的月亮

我用一双近视散光的眼晴

看他们指给我的星星

深深处(外三首)⊙青山雪儿青山雪儿,本名王红芳,当代诗人、作家。年生于河北安平,现居衡水市。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艺委会副主任、《河北小小说》特邀评论家、《衡水日报》《衡水晚报》专栏作家、《冀州诗词》副总编。曾获河北省十佳县域诗人、马莲花贡献奖等奖项。著有诗集《雪做的灯》《火柴?明月和雪》。先后在《江淮晨报》《青年文艺》《中国诗人报》《诗歌月刊》《诗选刊》《诗刊》《中国诗歌》《广州文艺》《西海文艺》《汉诗界》《诗品》《大文豪》《世界华人作家》《当代小说》《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世界汉语诗歌》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诗作被选入《河北青年诗典》《中国新诗百年百首》《女子诗报年鉴·年卷》《第二届华语女子诗歌大展作品选集》《中国青年作家年鉴》《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新诗百年精选》《汶川大地震诗歌经典》《中国诗文优秀作品年选》等许多选本。主要文学作品有小小说《凌晨四点五十分》《奇异的旅行》《碎花》《渡劫》《天性在说话》等,短篇小说《粉刷坟墓的人》《一首诗的孽债》《半个闺蜜》《杜莎的眼泪》《拆》《我的同桌马云飞》等,中篇小说《对不起,我爱了你》,另有随笔及评论作品余篇,部分专栏作品被选入《行走的思想者》(花山文艺出版社)。◇深深处

——读罗云的诗《云梦的边缘》

云梦的边缘,就是没有边缘

变幻无常,世事难料。就连

闪烁的霓虹灯,都带着诗的

宿命。一纸虚幻,万镜成空

云梦是一切相

云梦深深处是一切皈依处

◇没有翅膀的飞翔

——读王之峰的诗《敦煌》

他不说,敦煌之美

他说,“时间折断了,你的翅膀”

“你的翅膀”不就是

飞天的翅膀吗?

而谁,又能阻止

没有翅膀的飞翔?

◇一位笔迹心理分析家告诉她真相

——读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

其实,一开始,爱情

就没有仇敌,就像黑夜与白天

只与呼吸有关

香黛儿只对让·马克说了句:“男人都不再回头看我了”

仅此一句,将一个男人

劈成两半。让·马克决定充当另一个男人

为心爱的香黛儿写情书

他用一封又一封情书把她圈进兔子笼里

她开始相信那些温柔美妙的话语

用一袭红袍包裹她内部燃烧的情欲

直至一位笔迹心理分析家告诉她真相

她走了,去了伦敦

他也走了,也去了伦敦

她被一场噩梦关进一间邪恶之屋,无法逃身

他一直在大街上寻找她

是谁梦见了谁的梦

要求心爱的人一起醒来

像灯光一样

不许眨眼

◇不可模仿的爱

——读米兰·昆德拉小说《慢》

我偏爱《慢》节奏,米兰·昆德拉的

节奏,消除一切噪音,进入

绝对安静的状态

慢慢悠悠地享受

生命的快乐,创作的快乐

时间没有消失,只有

温情浪漫的理性

那是一种微妙的气息、音调和色彩

是血液流动的回响

不仅仅是听见或者看见

而是感受到镜中的黑夜与白天

在相互交替中

用不正经的拉魂腔

演奏出来

不可模仿

零或圆(外一首)⊙老点老点,姓代,名敦点。生自豫西南小盆地,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漠边缘,现居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觅食于媒体。痴读书,好文字,生存之余,偶有诗歌、散文、评论行世。

◇零或圆 

每个人都是圆心

都是那么认真的

都是那么卖力的

在画着手中的蛋

人生的圆

想要把它变得很圆很圆

想要把它变成一幅美满的图景

映出一个无缺的人生

直到最后我们都成了它

它又像一个圆

又像一个蛋

又像一个零

因为太圆太圆

最终又回到了出发时的那个点

◇秋日醉

你必死无疑

作为一块行将寂灭的物质

此刻的活着

也许,就是意义

死是第五季的星期八

它叫我们彻底休息

没有神仙上帝

只有光停留在多年前的距离

黑夜的树梢上

结满了梦的浆果

其中,月亮是最大的一颗

饥饿的人望着它

直到黎明烘出太阳的面包

在人群里

你把你的一生完成

重围之下,还有他和她

以及屋后草丛中的它

时光的明灯不偏不倚

曾一同照出过他们真实的幻影

地球,的祝福(外二首)⊙张通平张通平,四川泸州人氏,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毕业于四川省水产校及四川大学(自考)。曾任四川珙县水电局技术员、副区长、县府办秘书、县府法制科长等职。年初走出体制,先后干过记者、编辑,文化专业户、自由作家,独立策划人等。本人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曾师从台湾诗人商禽先生,著有诗集《杂色河流》(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主笔《僰乡奔腾》(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另著有人物传记《金叶先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原中宣部长朱厚泽先生亲自为该书写有代序文章)和《永远的黄果树》(书稿),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百篇诗歌、新闻及文学作品,等等。

◇地球,的祝福

地球运行的轨道

没有的路标

浩瀚的宇宙中

也找不到的星座

时间是个神

在心灵回归的路上,

像一个童话般的少女

在时光的节点

向你招手——


  
   

我们搭乘同一班时代列车

注定要穿过的山川迷雾,小小村落

我们注定要迎来小溪和小鸟的狂欢

注定要在时间的长河中

受享的沐浴


  
   

我将以战士的姿态出现在

新旧交替的山头

我将举目,望穿秋水……

我将拥抱幸运之神

在高天滚滚的寒流季节

为我洞开的

温暖的窗口


  
   

,许多事情会接着发生

许多人会故去许多人会新生

许多愿望将被种植,成长为

阳光下闪烁的花朵

许多血液会沸腾、旋转

变成灿烂的黎明,抑或

血色的黄昏

许多往事将被重新提及

许多意外将会

准时发生……


  
   

,不论你从哪个方向走来

我都必须欢迎(必须滴)

我相信,你带着未来的密码

也带着上苍的眷顾

关于明天,关于秋冬与春夏

关于你意念中的一切

,都会给你一个

确切的解读


  
   

让我们微笑着,手拉手

与曾经的过往切割

同登之舟

我们将穿过时光的白桦林、松树桥

跌宕起伏

我们将与梦想和现实

幸福和欢乐,来一次

美丽的邂逅


  

◇我在杏王山等你

天下银杏何止万千

你可知道,它的王

在哪里?

长风廖廖

空谷回音……

长一双纤纤慧眼,洞察

七彩人间

穿一身绿衣,提两把铜锤

把千年岁月

打翻在地

植根华夏沃土

描摹气象万千

王者风范看过来哦

我在长顺杏王山

等你

◇酒是无声的朋友

酒是无声的朋友

它不会说话,但是

它会刺探你的五脏六腑

篡改、涂抹或纠正

某些生物信息

它会让你在十恶不赦的深渊中

难得糊涂

如果你没有起码的克制

它也可能会

杀了你

不要小看那杯酒

人世间有许多事情

就发生在里头

博格达峰的温柔(外四首)⊙尹 煜尹煜,中共*员,河南省固始县人,土生土长在史河弯弯里,当过兵,教过书,当过干部。年开始,诗歌、散文、小小说散见于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年发表的诗歌《听绿》被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位居前10条中第五。散文《淮水清清》、《淮河漫步》、诗歌《月的约会》等相继被《知网空间》收入。年在纸媒打工,做记者编辑。年开始先后在《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副刊、周刊做主编。年离职,现居乌鲁木齐。◇博格达峰的温柔

遛弯在马料地街西头

仰望中泰雅居南区的吊塔

背起秋日暖暖地行走

漫步到西山高架桥路口

歇歇脚,视线沿着高架桥

在博格达峰上逗留

博格达峰扯下

羊毛头巾,有点儿害羞

还是应允了秋日的请求

夕阳热情和着初雪腼腆

均匀地搅合成了玫瑰红

泼的博格达峰精神抖擞

顺势奔腾过来一阵暖流

高架桥上回家的轿车

争先恐后,把那抹玫瑰红带走

◇寒露

害怕了吗?湖怪躲进了深蓝的宝石中

是眷念吗?大雁写出的人字定格天空

一阵风,莲叶、莲花飘摇

露珠在莲叶窝里悠闲运动

蒹葭苍苍,飘来采莲歌谣

阿莲,阿莲,红头巾谁来揭晓

海棠红了,一本史书有了厚重

香韵里新增了中国红甜美味道

枫叶红了,一种弥坚的信念

浓霜中接续着点亮沟壑山冲

人心红,中国红

中国红,世界红

◇葵花

不管自己多么高大

不会忘记,当初是一粒种子

从土中发芽

佩戴太阳织就的花环

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扎在土里

果实若星合成罗盘

不会忘记,接连地气

眷顾土地

◇登高

断壁残垣,铁皮栅栏包围的

一片高台

几只狗念旧,穿插着去了又来

老榆新生,几丛干枝

一群喜鹊迷恋,唧唧喳喳都不离开

高高栅栏外

垒起石块,登上去

可见栅栏里的事态

挖掘机轮印上散落着碾压过的

沙发床垫、茶几,还有洗脸台

一歌吹响起来

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新地名,诞生了无数

欢乐与悲哀

雪光阴(组诗)⊙高华王国庆,笔名梦漪,网名一帘幽梦,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下岗女工,70后诗歌写作者。◇无人认领

跟自己失约了

老寒腿,或者

窗外,雪,没有声音

冷。飞蛾,恐怕都去扑火了

得写一些长短句,连成

平平仄仄的路,拄上拐棍,去救

它们

包括

蜻蜓,蚂蚁,四脚蛇

无人认领的

——妈妈,我回来了

红衣女孩,轻轻一句,雪就停了

◇晶莹之事

村道上

黄昏正在走着我们

雪事越来越轻

你说:正月二十七,还记得不

结婚纪念日

当然

春天来得很早

语言都试穿着桃色毛衣,才能跟

梨花站在一起

都不快点来接我

眼泪,把妆都浓乱了

谁的小生气

那么晶莹。雪融成溪——

◇打包了瑟缩

枯树,落叶,衰草

灰白的路,断流的河,寒风

瑟缩,小小的村

也有翠绿油菜

青青麦苗。寂寞了

请给燕子写信

错别字

会把这些年的我都包起来

用一场雪做故乡的封面

美丽冻人

◇互相覆盖

跟寒冷啊相碰

碰出了星子。你的眼睛

纷纷下雪

我看不清背影

才能记住

白。大地上,那些脚印呢

在南之南

还来不及回答,你的

后一场雪

又覆盖了我的前一场雪

◇并非拒绝

雪有花的前世

还没等到,你就要凋谢了

梅,在

彼岸,开!火红

热烈

并非拒绝

是不忍心,从桥上踏破

这洁白的芬芳的安静

就做一尾鱼吧

今生都在忍不住泛滥江河

◇遗失的口红

谁烫酒

谁,温被

谁劈柴,烧一盆热水

洗去疲惫

分工很明确。打马而过

窸窸窣窣都是雪的声音,踏夜,去寻

遗失的口红

会遇见蝴蝶么?

在冬天

那些相爱的传说都累了

停下来吧,等桃树、李树

乱穿一身鸟鸣

◇散文天地◇鱼 趣⊙王玉霞王玉霞,籍贯江苏。著有长篇小说《没有注解的爱》《柠檬草》等三部长篇小说,发表过短篇小说《三圈的困惑》等,散文《我们那时候》,荣获年绿原杯纪实文学一等奖等。张抗抗把在北大荒的经历用《万能大葱》的形式来体现,写成了长篇小说《谁敢问问自己》;叶京用那个年代京城大院孩子们的黑话、老北京用语、老电影台词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他们用容纳太多内涵和充满阳光般的诗意,轻而易举地让人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昔日那美好的童年。禅宗说砍柴担水,无处不是道。即使生病,也有人苦中作乐,从病痛中悟出“病趣”来。常看到有几个钓者,每天下班就赶赴废弃的鱼池垂钓,把钓鱼当成了一件生活中的大事来做。天天看他们乐于此道,久而久之也悟出了一些不为外人道的乐趣来,还把我记忆的长河中一串串和鱼有关的趣事牵了出来,穿梭起过去那段困苦单调的童年生活,它溅起朵朵浪花,留下数不尽的欢乐涟漪……一“北干渠停水啦!”一声长长的吆喝从连队的这头划到那头,一个个挎上柳条筐的孩子们从各家小院里钻出来,相互招呼着一起向北干渠奔去。北干渠是父辈们刚到这里时,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一条干渠,要管一千多亩地的用水。一停水,渠里总要留下一小股水,渠里的洞洞窝窝里有不少地小唧鱼。这种鱼肉质鲜嫩,特别好吃。天天青菜萝卜,吃得孩子们胃里冒酸水。能喝上一碗鲜鱼汤,那该多好啊!这不,北干渠一停水,孩子们都来摸鱼了。站在渠里,从这头到那头,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攒动的小脑袋。孩子们把裤腿一直挽到大腿根,光着小脚丫,在水里淌来淌去,两只小手叉成三角形,慢慢地向浑浊的水中的小坑或小洞里扑去。“捉住了,我捉住一条大的!快来看啊!”两只小手紧紧握住滑不溜丢的鱼儿,顾不上抹一把溅的满脸的水珠,兴奋地大喊大叫。伙伴们抬起头看看他,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然后继续挨着渠帮子小心翼翼地摸。其实,摸鱼也很害怕的。水里不光有鱼,还有其他小生物,特别是有一种带着跟螃蟹一样的两个钳子的小生物,也爱钻在水里的小洞里,一不小心会被夹住小手,特别疼的。心里虽然害怕,但摸到鱼的快乐诱惑着孩子们,忘记了恐惧。二我最喜欢到排碱渠里去摸鱼了。到排碱渠摸鱼,不必等停水,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去。排碱渠里的鱼特傻,一摸就是一条,个头还大。可要想在排碱渠里摸鱼也不容易。渠帮子上,长满了坚硬的骆驼刺和已经开花的茎叶上满是刺球的苦菜。扎在身上又痛又痒。排碱渠的渠底都有很厚的淤泥,长满了芦苇和毛腊草。那时都是穿的布鞋,生怕把鞋给挂烂,回家要被父母骂。就先小心翼翼慢慢踩倒一片刺桠,踩出一条路来。下到渠边,把鞋脱下来,小心放好。然后把裤腿卷到大腿根。下水之前,先撇一根粗粗的芦苇,伸到水里,探探深浅,然后确定没有问题,才下到水里。一只脚踩下去,没想到一直往下陷,身体失去平衡,歪到水里,全身的衣服都打湿了。反正衣服已经湿了,索性就在水里淌起来。鱼的眼睛特尖,它会在清清的水里看着你。清水里是别想捉到鱼的。把水搅混了,鱼就往踩出的泥窝里钻,把手伸进自己踩过的脚窝里,一摸一个准,还一条比一条大。有时,傻呼呼的鱼顺着站在泥水里的两条大腿往脚下钻,弄的腿痒痒的,一伸手就能摸到。索性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鱼自投罗网。那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浑身污泥满载而归,被妈妈痛骂一顿。过几天,几个伙伴一叫又去了。三家门前,就是开都河。那时盛产白条、五道黑、鲤鱼、草鱼等鱼类,是钓鱼的理想之所。那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钓鱼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天刚蒙蒙亮,钓者就扛着砍土曼和五六个鱼竿,提上一个玻璃瓶子,口袋里装上几个线钩,就出发了。那时候,大部分鱼钩都是自制的。找一些小号钢丝,用宰子在上面宰一个倒刺,握成钩形。穿上尼龙线,接在一个两三米的杆子上,就是一套好鱼具。到了紧挨着河边的一个叫鸡鸭场的地方,那里是河的拐弯处,旋涡一个挨着一个,回水湍急,这种地方鱼最多。先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把鱼具放下,然后扛起坎土曼,提上玻璃瓶,到河堤的背面缓坡荒地上,找到一片土质疏松的土壤,仔细瞅瞅,然后用坎土曼挖了几下,就从土里刨出了几个蝼蛄或者是地老虎,拣起来放进玻璃瓶。这是上好的鱼饵。估摸着挖的鱼饵暂时够用了,就掂着玻璃瓶回到钓鱼的地方。拿起鱼钩,从瓶子里捉出一个蝼蛄,掐掉蝼蛄的头,把蝼蛄的身子串在鱼钩上,然后握着鱼竿,狠狠地把鱼线抛到水里,找个踏实的地方把鱼竿插好。每次大约要准备十来个鱼钩。有五六个是带鱼竿的,只能钓到一般大的鱼。还有一种就是线钩,能放很长,往往能钓到大鱼。这样长短结合,每次就能有很好的收获。等到一切工作都做好以后,再到河堤外面去挖上一会鱼饵。再回来,就有鱼竿在抖动了,急忙摔竿,“哈,好大一条白条啊!”把鱼取下来,穿在一根绳子上,放到水里让鱼儿继续撒欢。然后装鱼饵,然后放竿抛鱼线。这里还没有忙完,那边鱼线又在抖动了,收鱼线,取鱼,装鱼饵,投放鱼线,一阵就忙的不亦乐乎啦。短短一个来小时,穿鱼的绳子上就有了三十来条鱼,大概也有个三四公斤啦。看看快到上班时间了,把鱼具收拾好,把穿满鱼的绳子像褡裢一样搭在肩上,扛上坎土曼,提上玻璃瓶,心满意足地回家了。钓的鱼多,分给左右邻居一些,剩下的吃不完,就凉晒起来,储存起来,到冬天改善个生活。一家人围着炉子,看着红红的火苗,吃着香喷喷的鱼,和着满屋子的鱼香。时至今日,有一种风干鱼的滋味还能勾起我对过去的怀恋。普通的钓鱼,竟然成了我童年往事中最清晰的记忆之一。那种苦中作乐,恬静宜人的幸福感,也许已经融入我的骨髓和血液,对架构和形成我的人生观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钓鱼是很过瘾。但几十号人甚至百十号人自发地钓鱼的场面就更加蔚崴壮观了。每当漫天乌云持续一阵,又不下雨,低气压圈笼罩在开都河上空,鱼儿都浮上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时,就是钓鱼的绝好时机。傍晚时分,河岸边布满了大人小孩。那怕没有鱼竿,也要去凑凑热闹。连队里几乎是倾巢出动,要是谁没去就会有人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去?”不是你奇怪,而是他奇怪。似乎钓不钓得到鱼,已经不重要了,去不去钓鱼才是最重要的。那种自发的热情后来在博斯腾湖边挖野生蘑菇的时候碰到过。于钱塘江观潮、开都河钓鱼,异曲同工蔚葳壮观。四拉鱼却是充满了悲壮的氛围。每年开都河汛期到来,河水涨起来,浑浊的洪水汹涌澎湃从上游奔涌而来,把上游的大草鱼也裹胁着一起带来了。这时,人们就用自己发明的一种拉网拉大草鱼。这个活很繁重,不是一般的人能干。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熟练地掌握技术,还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般是从黄昏开始到第二天清晨,至少得两个人一起干。一个人拉着网的一头站在河这岸,一个带上网的另一头涉水到河的对岸,然后,两个人拉着网顺水而行。刚开始,拉网的人背后跟着很多孩子,陪着一起走,时间越来越晚,天越来越黑,孩子们在父母的喊叫声中,一步一回头地恋恋不舍地撇下了拉网的叔叔回家了。只有拉鱼的人,在夜幕下,孤独地坚韧不拔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和长江边上的纤夫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一个背着船逆水而上,一个是背着网顺水而下;一个好像没有尽头,一个拉到鱼就是胜利。在黑夜里,拉鱼的时不时地大声和对岸的伙伴互通一下信息。睡觉很警醒的大人们可以清晰地听见他们的吆喝声。习惯后听不到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最想听到消息的孩子们只能做自己的梦了。满载而归时,全连老老少少都会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可能是人到中年,怀旧心特重。只要同学或小时的伙伴聚在一起,只要有机会坐下来,只要能聊会天,就免不了提到儿时的事情,而最多的就是和鱼有关的逸闻趣事,仿佛捉到鱼时溅起的水珠还在脸上滑动。那时候小孩的快乐是吃饱肚子。要吃饱肚子,就得到大自然里去寻觅,用大自然的馈赠把生活调制的有滋有味,然后忘掉生活的艰辛、贫乏和困苦。这其中的乐趣是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于万一。好东西的妙处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其中的很多已经成为历史,再也无法复制;并且,即使是复制,也找不到当时的体会和感受。就象现在很多人吃鱼吃肉,怎么做,吃着都不是原来的那个味啦。人生当中很多美好的记忆可能将逐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飘零,但能留给人们的就是不朽的。回味过去,痛苦已经沉淀,留下的都是欢乐,不管是时光的流逝,还是岁月的淘洗,都磨不灭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快乐。过去我们为生活去捉鱼、钓鱼、捕鱼,从沉重当中体会乐趣,这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已经被过滤,留下的都是那段难忘的快乐;现在我们为了解救自己焦虑的心境,也去做一些快乐的事,从快乐中搜刮乐趣,这其中的欢声和笑语如云烟飘逝,留下的是沉淀在快乐深处的无奈。历史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戏剧化地演绎着内涵相同形式不同的生活。回忆过去,只是为了珍惜今天。每个人偶尔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陷入沉吟:一段回忆,一种情感,一节历史快速从眼前掠过,在其中辨认自己曾经的脚步,认出自己到底是谁,觉出岁月给予的一种内在的充盈与安宁,然后继续往前走。我愿把我埋在新疆⊙许卫国许卫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淮海晚报编辑记者,就职于江苏泗洪文化艺术中心。年7月26日,我应新疆电视台一个剧组邀请,洽谈新剧合作,于是我决定西出阳关寻找故人。对于新疆,很小的时候,是歌声使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后来又有达坂城的姑娘,带上嫁妆带着那妹妹跟着那马车来;又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啊汗心儿碎了;接下来有阿依古丽,古丽还是姑娘;什么待到草原上吹来春风,姑娘就会来看我,哪首歌里都有姑娘,就为此,新疆不能不来。何况自治区某机关我还认识一位漂亮的姑娘。新疆姑娘就是美啊。姑娘是这里的春天,是这里的绿洲,是天山之水,玛纳斯河,塔里木河,伊犁河的浪花,那眼睛是茫茫草原上比灯火还近的星星,是雪上顶上的天池。来到新疆,哈萨克风情,维吾尔民俗,穆斯林气氛都在空气里,只要呼吸,就能感受。车过徐州,进入安徽,到了河南天已黑,远处鬼眼闪闪的稀疏灯火,近处是鬼影幢幢的树木,感觉和在家乡一样。一夜车震,疲惫迷糊混沌,天色微明,我就来到过道清醒清醒。此时江山大变,仿佛已沧海桑田,平原不在,左边青山,右边高原,青山石头灰白,高原土壤深黄,青山清高,高原老成,千沟万壑,伤痕累累,带有几分愤愤不平,面目呆滞地看我们远去。此时这里麦子才开始收割,见到一块二亩地或足球场大的平地都很稀少,像我们在平原偶见一座小山丘。这里农业历史很早,似乎保持历史的原貌也很好,黄牛拉着滚子,毛驴驮着麦捆,好像还不算过时。我老是喜欢唠叨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鱼米之乡是江南鱼米之乡没错,而我看这里的人也同样活得自在,日子过得不慌不忙。小毛驴的速度正是他们正常的心跳速度。哦,看见窑洞了。远望窑洞,里面乌黑,那里是一户什么人家?几口人?是男是女?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吗?有什么清官难断的家务事?门前那棵树多么显眼,是那座高坡唯一的标志。路过的人谁不认识它?再往前走,我仿佛看到古代诗人那些意境依然存在,白日依山,大漠孤烟,边塞似乎就此开始了。半夜,火车在一个小站喘息一会,我们下来透透气,到了月台,更没法透气,空气中没有一点水汽,还夹杂着铁锈味,油烟味,腥臭味,五味俱全,甚至还多几味。下车随即转身上车。又一日,突然发现山远了,再走走,山不见了,眼前是无边的黄色或褐色土地,那颜色一定不是我们眼睛所反映的颜色,因为那地形近看如波澜翻卷,明暗关系错综复杂,远视则一马平川,天地交合。没有村庄了,没有人烟了,偶尔看见远处几个黑点,一片白色,在缓缓移动,此时天色向晚,不知他们去向何方。火车当然知道自己去何处,在这样的地形上弯来弯去,蛇游龙行,有时几乎头尾相交,忽而又不见头尾,一望无边的原野,似乎唯有它是一个活物。当然还有我们。我们熟悉的树木、青草也不见了。眼前被水冲刷的戈壁,沟非沟,涧非涧,或宽或窄,或深或浅,你可以想象当时那洪水的凶猛和任性,不是冲刷,是射击,胜撕裂,刀枪难为。小鸟也不见了,走了几个小时终于见到一鸟,瘦的只剩下一对翅膀,随风飘荡,与飞翔几乎无关。这一日,路边有了大面积葡萄架,寥若晨星的玉米、野草、棉花,南瓜等等,可有可无地散落其间,还有很长很细的皮管在滴水。那位经常来新疆的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滴管。学以色列的。那有窗户没有窗棂的房子,是留放葡萄的。那里四处来风,葡萄放进去,不几日就飕成葡萄干。火车哐当哐当越来越显得轻松,人烟渐渐多了起来,地上见到树,路边见到稀疏的青草,一大片风力发电机巨大叶片在空中旋转,像树。经过三天两夜公里的行程,西出阳关,跨过黄河,越过平原,翻过高山,走过沙漠戈壁,一路黑白颠倒,食宿混乱,顿觉老之将至,对照洗手间镜子更验证自己的衰老。下车片刻,被剧组的两位大汉,劫持般的速度拉往两百多里以外的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皮卡车里好似羊圈,膻味浓郁,也看不出车子出厂时的颜色了。一路上阳光晃眼,好像太阳从地面往上照起来。一片向日葵头顶金黄与下身碧绿似乎覆盖整个新疆。再往前走又是一片薰衣草,好像全新疆只有薰衣草。继续走,虽然棉花已接近天际,我们也不再幼稚,无非他们的田野过于广大。新疆,你到底那里是尽头?第三天,我们已经结束此行的任务。我告诉导演,我要去石河子看一个同学。这位同学当年从内地投奔亲戚来到新疆,几十年过去,已经新疆化。从一个流民成为一个国营公司的经理,从一个类似要饭花子成为一个小老板,房子几套。现在住地也走了极端。少年时从淮河下游去了新疆,现在混好了,也二线了,又在海南买了房子,人间冷热他算是占全了。此时,他候鸟一般回到北国享受凉爽。我的到来使他全年有了一个重大事件,何况还有他乡遇故知,有朋自远方来,自然是热烈欢迎的。欢迎的套路全国一样,先是去饭店。这次还是林中蒙古包,老板是河南人,借蒙古文化吸引顾客,这就是河南人聪明之处。我的同学曾经给他不少生意,至今还像亲人一样待我的同学,且不说给了一个最大的蒙古包,里面可以打羽毛球,还一个劲地说,你放心,你放心,你的同学就是我的同学,今晚我请客。至于谁请客我们并不关心,反正不要我们掏钱,我们只负责吃好喝好。林子很大,倒没有什么鸟,我往深处去,猛然见到一只老虎,几只狼------关在栅栏里!几只骆驼也是拴起来的,骆驼闭眼昂首,只有嘴唇在一歪一斜地动。吃饭的时候我问老板怎么敢养老虎?我不是说他胆大如武松,我只是问他怕不怕法律。人家说,这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我不好意思再故作见多识广了。这顿饭算是吃遍新疆好几个民族的美食,记忆最深是抓饭、大盘鸡、皮带面、馕包肉、草原茅台伊力特……美食如果再加上热情,加上异域风情,那我们就会想还有比幸福还幸福的好事吗?在小学同学的陪同下,我们来到石河子参观访问。这是一个什么城市?我问我自己。在沙漠那里见到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像见到亲人,见到希望,而这里,我已经觉得这草这花这树都有点多余了。如果一路是蒙着眼进来,问这是哪里?答案可能不一,有的会说是无锡,有的会说是苏州,有的会说是扬州,安庆、芜湖……我敢说,没一个会说是新疆!这里有艾青诗歌馆,文化名人书画馆,我对这些前辈一直有宗教般的敬仰和虔诚。我感慨:一个城市,一个边陲城市,一个在沙漠上建起边陲的城市,文学在这里不仅没有荒漠,还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石河子市把这么好的房子给文联,真是英明、伟大、光荣、正确。展馆里那些大师的笔墨阳光雨露般向你走来,每一个有知觉的人,你想枯萎都难。《绿风》诗刊还在坚守,在这里我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饱经边塞风雪,又傲然成长的艾青、王蒙这些大师,多年来他们一直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不远处,老年活动中心更让我感慨!刚进去,我们以为是内地的政府办公大楼。仅仅三层还装了几部电梯。大厅、场馆、教室等等配套设备超乎想象。京上广又如何?老年威风锣鼓团,老年军乐团,正在为“河南老年书画协会,兵团老年书画协会”画展开幕式助威架势——真架势!水平不说,就那服装和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没什么两样。虽然活动中心里面,也有像我们内地暑假屡禁不止的各种辅导班,只不过学员都是离退休老同志,而不是那些本来就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那么多老同志,有的在学乐器,有的在练大合唱,也有在安静地练字画。树荫下有在练大合唱,体育场看台上也有练大合唱,有的干脆就在草坪的阳光下引吭高歌。在这个金钱都快要使人窒息的时代,他们还能愉快的呼吸,豪迈的歌唱,我想说,听到这激动人心的红歌,我热血沸腾,看着老革命豪迈的巨大塑像,我只想哭;再看还有的老同志在跳舞,做操,打太极,打球,是人老如顽童么,不,那是青春活力的延续,是不息的军垦兵团火焰,要不沙漠怎么变绿洲?戈壁如何成草原?地窝子上怎么建起高楼?我们去看军垦博物馆,那些可爱的人,为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了人民安康,他们有的被敌人残忍杀害,有的被活活冻死、饿死、累死……,他们很多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穿上一件像样的衣服,他们的一切美好和“像样”仅仅在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不是“梦”!我在这里看了一次,这一辈子忘不了的壮烈就会使我继续革命不停留。我敢说,若时光倒流,我会毫不犹豫献身,会含笑黄沙之下。。林彪一错百错,但这句话没说错-------毛泽东思想是精神原子弹,是核燃料。如果谁不服气,那就拿你的思想,你的理论来这沙漠戈壁试试,看能不能冒烟!燃烧!放光!特别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告别天山绝壁上的羊群,沙漠里驼队,告别边疆口岸,喀纳斯湖畔,告别塔里木沙漠,克拉玛依油井,石河子花园般的城市,阿勒泰河里那鲜美的白鱼,被洪水冲垮的玛纳斯大桥,告别红柳和骆驼刺、胡杨、索索草,告别那不善言谈的维吾尔族的牧民和他的土房子……,此行我并没有和剧组那些名人明星合影,虽然很方便,但不值得。我想和胡杨、骆驼刺、红柳、索索草合影,我又觉得不配。因为这并不比和名人明星合影那么简单。就因为我要配得上它们。比它们,我太可怜,卑微。夜里,我撇下同行的义士,独自到沙漠上战战兢兢地散步,说战战兢兢因为一开始就像走向大海或万丈深渊。奇怪的是,越是走远,这种战战兢兢就越是减少,此时我感觉眼前灯光比星星遥远,看黑黝黝的大山,感觉人类比这里神仙稀少,更是感觉自己如此渺小,一粒沙子而已了。这里远离喧嚣,远离浮躁,远离巧言令色的小人,远离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官僚和奸商,这不是天堂还能是什么?据说沙漠是流动的,一阵风,转眼沙丘就能变为平地,平地就会变为沙丘,此时人在这里真就是一粒沙。我忽然梦想,假如此时来一阵大风,就把我埋在这里吧。我会平静地接受沙漠的收留。我愿把我埋在新疆。行走在八羌的时光里⊙杨 蕾杨蕾(苗名:阿朵),女,苗族,鲁迅文学院二十九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黔东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生活日报》《旅行与文学》《杉乡文学》《默然爱你》《文笔塔》《苗岭》《齐鲁文学》《贵州作家》《西部作家》《奉天月刊》《兵团日报》《珠江文学》《金三角》《奉天诗刊》《贵州日报》《杉乡文学》《贵州都市报》《叶尔羌报》等。出版诗歌合集《隆里汉歌》,散文合集《默然爱你》等。阳光照射下,这片土地被大片大片薄薄的白覆盖,远近望去,仿佛在接受雪的洗礼,圣洁而庄严。我顺着砂砾的路向白色深处走去,这些白不是雪,是盐结皮,踩上去有破碎的响声,用手捻了一块盐皮放在舌尖,咸味浓且带着土腥味。向四野望去,这片土地不能称之为土地,戈壁滩更合适它一些。它北依天山,西近阿图什市,南枕茫茫戈壁。这是天山脚下的一个农场,属于兵团第三师管属地,有一个根正苗红的名字——红旗农场,当地人亲切地叫它八羌。中国高清地图下,天山白茫茫一片,起伏连绵、寸草不生,蛰居天山脚下的八羌偶见几点绿意,也是可怜的点缀。对于生长在葱郁清脆、林木茂盛的南方人,见惯了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绕亭台,唯独见少了冬日那白雪皑皑的美景。而我,被地图上连绵千里的“雪”瞬间秒到了。八羌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不管是遍地丛生的荒烟野草,还是孤云远山,它们都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长,见证着一岁一枯荣。在新时代发展宏图中,驼铃声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轰隆隆的火车、高速公路、省道贯穿整个八羌走向远方。来八羌,我不是旅游者,我是寻觅者、栖遁者。不知必不可为行,而不行必不可为知,这句话用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甚是通透至极。站在这片土地上,白是不能食的盐,是沧桑,是死寂。起风或下雨的时候,天山的泥沙顺沟壑而下,经过红旗大峡谷低洼、河床进入八羌,在太阳长年累月的暴晒下,裸露地表的都是触目惊心的白。山高势险的天山,呈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青色与驼色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远近观望都仿佛一条巨龙静卧岁月里,它的龙爪有力深入大地根植于斯,在时间长河中蓄势待发等待有朝一日的一飞冲天。八羌依托天山,应是靠山吃山的好地方,可惜这里常年降水量少,天山山顶寸草不生,低洼或谷底是盐碱地,牧草难以生长,放牧、狩猎或者耕种都需要智慧及勇气。几千年来对于日日耕作的八羌人来说,白花花的盐碱地就是他们的噩梦,是无法改变的穷山枯水。曾经,在这样的土地上,再辛勤的汗水也换不来丰收的喜悦,唯有秋日黄昏里,面对满目荒凉的一声声叹息。年,第一批兵团垦荒人来到这片盐碱滩,发誓让荒漠变绿洲。付诸于行的兵团人持之以恒的信念一代传一代,初心不改坚定不移走绿洲之路,经过几十年如一日不懈的努力,终于攻克艰难险阻,引水、灌溉、耕种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八羌的盐碱地在减少,不管是上八羌还是下八羌,胡杨、沙棘、果林像卫士一排排呈增长之态覆盖盐碱地并忠诚地守护着这片热土。水是八羌的命,兵团人曾先后多次深入天山大峡谷内寻找水源,最终未果,但他们依旧孜孜不倦地寻求改良八羌戈壁荒漠的面貌。“八羌最难的是留住水源,不管是管道引水还是河床引水工程,在输送的过程中无形地被消耗掉部分的水浪费了资源。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托克拉克水库到八羌的硬化引水工程,在避免水无端浪费的同时也保证了八羌人畜、耕地、林业等的用水充裕”,团场负责人在考察引水工程中这样说。除了水,也没有现代化工业产业支撑八羌经济的发展。兵团人将工作重点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上,助力人民种棉花、无花果、木纳格葡萄、八角梨、榆树、桑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大力推广家庭经济,将种养殖业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劳动者内在活力组合,让这片土地变得生机勃勃而更加的团结和谐。种养殖合作社正在八羌形成合力,连队的养牛合作社、养鸡合作社、庭院经济逐渐引领八羌的经济,职工群众在向土地要收入的同时,也纷纷将目光转入连队的合作社,“跟随*的思路走我们的生活亚克西!”。许多维族同胞遇见我竖起大拇指,脸上是挡也挡不住的幸福。盐碱地,逐年递减,幸福,逐年递增。在八羌的土地上,轰隆隆的现代化耕种机车忙碌地吐出长长的烟雾,人们采摘与撒播有序忙碌着。走在这片热土上,麦田在随风摆动,这些走在严寒冬日的农作物,在荒漠中见证一野枯黄,一地飘零,却依旧带着饱满的绿意走过生命的寒冬。一望无际的麦田从根本上改变戈壁荒滩的苍凉,虽然仍旧春泛盐、秋泛硝,但随处可见的挖沟排盐、绿化植树工程正彰显团场*委决意让荒漠变绿洲的信心,并代代延续传承。小麦的另一侧,棉花地第三次采棉过后还有棉花朵朵,随风飘摇的模样是在期待棉农再次将它们带回家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棉花地不会让棉农失望,今年应是一个大丰收年。迎面走来一群牛,它们对我这个天外来客熟视无睹,自顾自地低头吃草。我对牛始终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不管是否处在农业机械年代,它们均是默默地、无偿为人类作贡献最大的有灵性的动物,亦是在农业机械之前为人类生产粮食最重要的辛劳者,几千年来如此。牛、兵团人,这些伏地耕犁的坚韧者,屯垦戍边的忠诚卫士。绿水青山在他们坚毅的目光中,怀揣森林,纵然是黄沙戈壁,茅庐西风,在勤劳的双手中,也终将变成快意的山水田园。空无一人的苍穹下,除了那群牛,远处公路上偶见一、二辆摩托车呼啸来去。如此的往前走,宁静与荒漠同在,苍凉与绿野同在。有创造就有希望,我倾听来自八羌的心跳声,感受兵团人的坚韧不拔,领悟大自然馈赠芸芸众生的人间“礼物”,在接近本真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岁月是首歌⊙李淑清

 

李淑清,网名风清云淡,笔名二月。辽宁省新宾县人,现居抚顺市。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酷爱文学,喜欢读书,退休后尝试写作。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所写散文获市优秀文学作品讲,先后在多家文学媒体平台多次发表作品。有人说,“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我看到了一道风景,又想起了一本书、一幅画。外面传来唏里哗啦的声音,不由得我来到窗前向外看,原来是一台玉米脱粒机在忙碌。六、七个人组成的劳动队伍,一台机器,协调又有秩序地工作着。平板铁锨把黄澄澄的玉米棒送到脱粒机的传送带上,玉米棒被脱了粒之后分三路从出口流出。玉米粒、玉米糠和玉米骨各占一方,泾渭分明的毫不混淆。黄色的塑料编织袋张着大嘴等在玉米粒的出口处,脱了骨的玉米粒,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满载着农民们过好日子的希望,哗啦啦的流出来直接进了口袋。泵秤放在旁边,袋子满了就过秤,每袋斤,一袋又一袋的立着码在泵称的旁边。一会儿工夫,黄色的袋子就立了一大片。男人们手指缝里夹着烟卷,站在一边欣赏着一年的劳动成果,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女人们则围成堆,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今年谁家的玉米收成多,设想着有了钱自己家里要换什么新电器,该添一件什么花色的新衣裳;孩子们则在人堆里穿来穿去地打闹、嬉戏。在这样人多又热闹的场合玩耍,是孩子们最尽兴的时候。玉米棒子快速地减少,立着的袋子急剧的增加,活很快就干完了。干净利索又神速。转个身的功夫再看,连人带机器走的干干净净不见了踪影。近些年,农民购买农机具,国家一律给予补贴,以促进机械化的进程。致使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的发展。如今,农户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了,种几十亩的是平常人家,多的种上百亩、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玉米,农民的辛苦都浸透在这饱满的颗粒里。脱粒以后卖出去,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商家收购玉米的场面也很壮观。载着脱粒机的大型货车雄赳赳地开了过来,找一个宽敞一点的地方,安装好机器,就地收购,就地脱粒。农户们互相串联,左邻右舍几户、十几户一起行动。劳动力就地雇佣,收了东院收西院,前院卖完后院卖,机器哗啦啦地响着,人们无声的忙碌着,在你还不经意间,大卡车已经载着脱粒机、劳动力还有收购的玉米轰隆隆地开走了,去寻找下一个收购目标去了。机器的费用,雇佣劳力的费用,运输的费用,总之所有的费用都由商家自付,农家只管按斤计价点票子好了,这买卖做的省心,做的豪气!怎能不高兴!男人们手里掐着大把的票子,三五成群的进了小酒馆——一年之中,这是最开心的一刻!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时惊叹不已,现在虽说见惯了,那场景也还是令人激动,兴奋之余总能想起小时候扒苞米的事情来。那时候没有机器,玉米粒要用双手一粒一粒的从玉米棒上剥下来,很是辛苦。玉米,我们这里的方言称之为苞米。做这种活大多是在冬天。晚饭后,母亲从仓房里端出一簸箕带着凉气的玉米棒,哗啦啦地倒在热炕上。几个人坐成了一圈。先是由大人用苞米锥子把苞米棒穿出一趟趟的沟,这样有了空隙,我们小孩子再用小手去剥剩下的玉米粒。穿苞米是要有力气的,小孩子干不了,而且铁做的苞米锥子一头做成了一个圈,手就攥着这个圈穿苞米,硬硬的铁圈把手铬的生疼,有时候在圈里穿进一个苞米骨子,虽然好拿些,也还是磨手,弄不好就会磨出血泡来。隔壁住着个二大娘,很会讲故事,什么鬼、狐、妖、仙,全都装在她的肚子里。没事的时候,她常到我家里来坐,特别是我们扒苞米,她从不缺席。二大娘边扒着苞米,嘴上一边讲着故事。我们则是边听故事边扒着苞米,打发着漫漫长夜。她呼风唤雨似的,什么妖、魔、仙、怪、人、鬼、神,都从她的嘴边溜了出来。谁都不说话,静静地听着,只有哗啦哗啦扒苞米的声音,和着二大娘滔滔地讲说。灯光把这一圈人的影子拉的长长的,投放在四周的墙壁上,黑乎乎的,真有些瘆得慌。我不敢抬头去看那墙壁上的黑影,总觉得那黑影的后面一定有一个什么妖怪,张着血盆大口。吓得我一声也不敢出,连呼吸也快要停止了,可还是忍不住竖着耳朵想听下文。一堆苞米扒完了,二大娘的故事也讲完了,单调而又艰辛的劳动就在二大娘美丽而又恐怖的故事声里结束了。睡梦里,狼外婆咬住了我的手指,吓得我大叫。母亲急忙赶过来摇醒我---原来是手指上的血泡被碰破了。岁月是首歌,我们唱着歌一路走来。日子虽然被一页一页的翻了过去,可是他毕竟存在过;岁月虽然一天天的悄悄走过,可是印记仍然留在我们的心里。于是我们就会再去欣赏那幅画、那本书、那道风景。因为那道风景再苦再涩也是我们的,蕴含着温馨与快乐。咀嚼过去的苦涩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如今日子的甜蜜。◇小说夜话◇老陈 (外二篇)⊙李龙安

 

李龙安,宕昌哈达铺人,教师,于教学工作之外,闲暇时间坚持写作。出版诗文集八本,也相继发表在《文艺生活》《北方作家》《作家报》《发现》《飞天》等一些报刊上……好久不见老陈了,听说他的儿子和媳妇要去深圳发展,是不是他跟着儿子和媳妇一家去了深圳呢?一天,我路过老陈家门口,顺便进去看看。我问:“老陈,在家吗?”老陈在屋里回答:“在家,进来。”我进去,老陈给我泡茶。老陈虽老,还很健康。我说:“好多天没见,听说你娃们要去深圳发展,我还以为你跟他们去了深圳。”老陈说:“我不去,故土难离啊!”我问:“他们去了吗?”老陈说:“他们也没去,我不去,他们丢下我又不放心。”一边的孙子说:“我爸妈说,等我爷爷殁了就去。”老陈说:“活成娃们的拖累了!”我安慰他说:“不是拖累,你不是还能带孙子吗?你还有用。”老陈长叹一声,然后无语。坐了一会儿,我辞别老陈出来,去取我的快递。再次去老陈家时,是给老陈烧纸的。老陈殁了,害什么病殁的呢?一年前他身体很好啊!我问熟人,熟人说:“也没查出什么病,就是不想吃东西,活活饿死了。”我想:也许是老陈为了儿女早日去深圳发展,自己把自己饿死了。但是,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雨过天晴时的后悔他们被隔离在二楼的一间房子里已经十几天了。男人躺在床上玩手机,女人狂躁地走来走去。男人说:“躺下歇着吧,别晃悠了,让人心烦。”女人冲男人说:“心烦,烦死你才好!我说早回家,你不回,现在封城了,等死吧你。”男人说:“没那么严重吧,我倒觉得不错,吃喝有人管,正好歇歇,半辈子了,天天忙,现在正好休息休息。”女人怒不可遏,口里说:“我让你休息”,手就纠住男人的耳朵往起拽。把男人拽疼了,男人用指甲抓女人的手,把女人的手抓破了,流下血来。女人放了手,照男人的脸上狠狠地一巴掌。男人火了,也给女人一巴掌。女人说:“我不活了。”男人赌气说:“那你去死吧。”女人爬上窗口要跳楼。男人说:“瓜婆娘,跳不得,不是闹着玩的!”女人一个趔趄,已经下去了。有人跳楼了,好多人都看到了。但都在窗子里伸出头看,有的喊:“快打。”男人不顾一切跑下楼,把女人抱在怀里。女人没有死,只是摔坏了腿。又过了一个月,封城解除了,一切恢复正常。人们上班的上班,游玩的游玩,脸上漾溢着快乐和幸福。女人的腿还没好,男人天天陪着女人。女人看着自己的腿懊悔地说:“真悔气,都怪你。”男人说笑着说:“怪你鬼迷心窍,不过也好着呢,只摔坏了腿,不然娃就没妈了,看你以后还耍脾气不?”女人伸手要纠男人的耳朵,男人把耳朵伸给女人说:“你纠吧,纠掉了,就没的纠了。”女人噗呲一声笑了,把男人紧紧的抱在怀里。◇怪笑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老师们刚吃过早饭,站在院子里聊天。一个女老师说:“赵家庄一个年轻媳妇不堪家暴投河死了,现在政策这么好,过不下去可以离婚啊!真是窝囊。”一个年轻男老师说:“就是,可惜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老师说:“真是可惜了,我还没有媳妇呢,不行可以嫁给我,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呢?”这位老师话一出口,老师们都笑起来。女老师嘿嘿地笑。年轻男老师笑得把口里的茶也喷出老远。一个中年女老师笑得弯下了腰。四十岁左右的男老师问:“你们笑啥?我觉得说得有道理啊!”一个老老师说:“话是有道理,可是谁会嫁给你一个四十岁的代课教师呢?”一句话说得大家都沉默不语,几十秒钟后,有人把话题转移开去:“这几棵树一晃已经这么大了。”

《西部作家》的稿费、征稿、评奖

出版文学丛书《西部作家·诗歌》《西部作家·散文》《西部作家·小小说》《西部作家·文学评论》的重要号外

一、在《西部作家》线上年发表十期(次)(篇首),每期稿费元,累计发表达到10次(次数不够,之前发表的清零),共元稿费,可领取同等价值的聆壹阁购书卡各一张。二、《西部作家》纸刊已在筹划中,在纸刊发行之前发表在线上作品,均将都被录入纸刊。战略合作伙伴为聆壹阁书店,届时将于聆壹阁书店举办首发。三、《西部作家》征稿内容不限首发,每人一次三至五首,散文二至三篇(每篇字数字内),小小说二至三篇(每篇字数字内),评论文章(字内),附照片简介。凡《西部作家》线上作品,首发的还将于《文学楼兰》《西天山》《聆壹阁书店》等平台互推。文责自负。四、设立年度“聆壹阁杯·西部作家奖”,每年公布一次获奖名单,并颁发奖杯奖金。包括:诗歌、散文、小小说、评论,以上诸奖男女各一名,宁缺毋滥。以上诸奖所有参评作品,都将出自于发表在《西部作家》线上。五、《西部作家》签约作家,有优先发表权,优先获奖权。

目前000+人已
  问:李 南
  
   郝贵平
  
   刘 渊
  
   王翠屏
  
   胡萍德主
  编:西 陌策
  划:谷 宇校
  审:木 子编
  辑:采 禾
  
   半 夏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部作家总期ldquo聆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