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夏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 叶长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鼓励乡村史志编修”,对于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鼓励修编乡村史志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记载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发展变革的重要途径。
乡村史志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推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乡村史志是国家最基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不仅如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乡村史志修编自成一脉,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也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部乡村史志就是一方水土之上的人和事的记载,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乡村史志通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文化、名人等,再现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部真实的历史画卷,会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历史和现实证明,乡村史志能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理想、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感召鼓舞社会各个方面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特别在教化人心、文化传承、民族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乡村史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各个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流失殆尽,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乡村史志是传承村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资政育人、保存史料、提供借鉴的重要功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农村、农民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前端,没有农村农民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修编乡村史志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保存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础资料的最好办法。全面记录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历程,必将留下体量硕大、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保存大量珍贵、翔实的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历史资料,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乡村史志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修编乡村史志会让人们铭记祖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会让人们弘扬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亮节高风,会让人们秉承勤劳节俭、尊长敬师、睦邻和亲、自强不息的崇高美德。同时,修编乡村史志会萦牵人们爱乡思乡的缕缕情丝,激发“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腔豪情。
乡村史志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贴近、翔实、鲜活,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风情到民俗,从人文到人物,所记所载,紧贴村民,实实在在,具体形象,无不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乡村史志以其特别生动翔实的材料为村民提供了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能够正确而又适度地调动人的恋乡恋村情结,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其教化效果透彻深远。
乡村史志是最具民族性的文化,在寻根问祖、追踪访亲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乡村史志也是最具凝聚力的媒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炼和培育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有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乡村史志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积千年之精华,深深扎根于乡土,成为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