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无法长久
TUhjnbcbe - 2021/1/1 22:55:00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的开创,都离不开“初代”与“二代”的功勋卓著,这个功勋不管是亲自上阵拼杀取得的重大战果,还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所彰显出来的高明成果,“英明神武”的赫赫威名绝对是一个开国者的必备要素。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虞世南

一旦“创业之主”来不及把“累累功勋”及“赫赫威名”转化为君臣名分,而“继业之主”又因为“年龄限制”、“机会不足”、“定位限制”等因素很少参与到功勋与威名的累积过程中,那么在没有最终完成进位至尊任务的“创业之主”去世之后,不仅“继业之主”很难直接“荣登大宝”,甚至还需要消耗更多的“政治代价”或再创“不世之功”,方能安稳承继“创业之主”的生前尊荣,再图进位。

司马家族虽然篡代用时没超过20年(-=17年),却是中国历史上“隔辈最多”、“换手最多”的一次篡代,从功勋卓著且威名赫赫的司马懿到最终登基称帝的司马炎,整整换了三手、历经三辈,直到第四位主君的上台方才完成进位大业。从汉魏制度的“理论”层面上讲,司马氏祖孙三代之间只有爵位可以继承,官位与权柄并没有世袭罔替的正当理由。所以,理论上,司马师顶多只能承继司马懿生前的舞阳侯一爵,顶多把司马懿生前不断辞让的安平郡公一爵拿过来,并继续担任本官,全然不可能直接承继司马懿之相国、太傅之尊位(位极人臣)。然而,司马师还没来得及像曹操一样搞个魏公、魏王、加九锡,仅仅混到大将军的尊位,就死于弹压反对势力之后(淮南三叛之二)。司马家族原定接班人司马师的仓促谢世,使得接班人司马昭更加尴尬:权臣的弟弟在权臣本人死于征战反对势力途中之后,接班继任。司马氏不仅第二次把权柄在家门之内转移,而且还来了个皇位爵位世袭制都不是那么认可的“兄终弟及”模式。自知理亏的司马昭,展开了变本加厉的政治让利:之前还只是不针对反抗势力搞株连,现在则是大规模加封食邑并扩充尊位。灭蜀也是司马昭为了增进名位所积极推动的军事行动,通过灭蜀才为自己博了个晋公、晋王的世袭爵位、相国的尊位以及九锡之殊礼,司马炎也便得以照单全收。注意,晋公/晋王都是分封建国的,都是可以与曹魏朝廷“分庭抗礼”的,完全不同于之前司马氏所获得的普通爵位,这样的世袭才更加稳固。然而,司马昭终究还是差了临门一脚,最终的篡代也便不得不交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来执行。那么,司马懿之积功权重、司马师之家门钻营、司马昭之灭蜀进位、司马炎之称帝灭吴,便在三代人之间分散了。且司马昭与司马炎均是先上位后立功,司马师更是上位后却来不及立大功,自然难以服众,只能更多地通过面向大多数的疯狂让利与面向个别人的高压消灭来发展威势。注意,这里的高压消灭,既包括名士、高官、封疆大吏,甚至包括魏帝曹髦。年-年,司马家族在短短14年间便更换了4位3辈主君。然而,14年的时间,顶多能够消耗完司马炎,爷爷辈勋贵之阳寿,却不可能消耗完司马炎父辈勋贵之阳寿。那么司马炎刚刚接班就必须面对满朝被其祖、其叔、其父在14年间的三次换手中不断让利讨好的父辈勋贵,哪里还有什么政治博弈的余地?满朝都是养得相当肥硕且互为姻亲的父辈权贵既得利益者,哪里还有什么施展改革的实在空间?这是西晋开国之初便已暮气沉沉、全无一丝朝气的根本原因。司马炎年出生、27岁接班、30岁称帝,54岁去世,主政长达27年,临终却只能任用叔父司马亮、岳父杨骏为托孤大臣,以至于司马衷刚刚继位便需要被爷爷辈儿的司马亮与三杨辅佐统治天下,可见司马炎、司马衷两代帝王均存在继位之初存在君主辈分、功勋与威望远低于高官的现象。司马炎一代更是从接班到托孤始终被其父辈勋贵领衔的庞大既得利益群体所环绕。

司马炎的父祖长辈们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虽然去世了,但他们的同辈儿宗亲还大多在世,司马炎便成为史上唯一一位需要顾虑祖、父两辈参与建国之宗亲的开国之君,宗室诸王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是一项大工程,只剩下孝道可以高举的司马炎又不能像晋献公那样搞“尽灭群公子”的狠活儿。分封后的诸王,有着崇高尊隆的政治地位与皇帝叔祖叔父乃至同父兄弟的宗室身份,自然就有了参与政事的先决条件。武帝平吴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内宠,用冯紞之谗言,拒和峤之正谏,智士永叹,有识寒心。以此国风,传之庸子,遂使坟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灭,县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远乎?——虞世南司马炎本人在位之时倒还勉强能够镇得住,好歹也是有灭吴声威的开国之主。但二代皇帝司马衷的傻,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事情,皇权几乎在他司马衷接班时起便已旁落。一旦有个针对皇权旁落的风吹草动,就会有大量地位尊贵的勋贵与宗王参与朝堂政争。而引起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大乱斗的贾南风诛杀太子事件,可不仅仅是一个风吹草动级别的政治事件。而是被时人及后人称为“动摇国本”的政治风暴,傻皇帝连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都没有了,一定程度上拥有皇位继承权的宗王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宗王通过政争攫取军权,各地权贵再带着大族势力攀附在宗王的旗号下,便彻底把西晋的朝堂范围的政治斗争扩大化成了中原范围的军事斗争。西晋王朝的政权与军权,也便随着君臣辈分不匹配+君主是个智障+贾南风危害国本+宗王权贵争逐高位而陷入纷争的漩涡,哪里还能维持什么长久?返观真正维持长久的一统王朝,西汉、东汉、明均在一代手上完成功业威望的建立与君臣关系的巩固。唐、元、清的二代、三代均在建国环节中立有不世功勋,甚至像一般并不被视为一统的西周,也有优秀的二代(武王、周公)完成不世之功,像一般不被视为大一统的北宋,也能在一代那里完成不世功勋与君臣关系的转化。跟这些维持长久的王朝的二代们相比,在位过短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显然是难以比拟的,司马炎更是在辈分上就输了,遑论能力与机遇。人治时代,开国这种神级伟业,主君的主客观条件都不是太好,更替频率又是史上最高,政治损耗过多,自然不会长久。以中古历史为核心,笔者常年游走在先秦、秦汉、魏晋、北朝、隋唐的文物古迹之间,串联起文物古迹背后的历史讯息,并将历史地理、古代建筑、佛教石窟、古代壁画等不同门类的知识,通过一处古迹、一件文物,以小见大,展现大历史的脉络。文章散见于知乎、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豆瓣、百度百科TA说、《北京晚报》、《中华遗产》、《廉政瞭望》等互联网平台或纸质报刊。欢迎约稿·点赞·在看·打赏以及各种商务合作寒鲲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无法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