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情系故里践行担当丨文学院ldquo
TUhjnbcbe - 2021/1/1 22:54: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做人做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要实现家国大我,则需先秉持信念,践行个人小我。坚守前行初心,拥抱家国号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学院学子们将嘱托铭记在心,在一次次实践中成就着时代担当。让我们继续跟随青年们的坚韧笔触,感受他们的前行故事。

赤子之心传家族情,青春之我书家族韵

泉州晋江

级汉语国际教育伍燕萍

百事孝为先

我们在人世间

弘扬伍公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世世代代

像我们的祖先

不畏艰难勇敢向前

——《中华伍氏之歌》

伍氏,中文姓氏之一,为《百家姓》中的第89位,伍姓人口有多万人,为全国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人口占比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子胥为得姓始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伍氏家族精神的传承,从率领众人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的伍子胥先祖开始,到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伍廷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伍献文,当代各行各业都有伍氏传人留下的美好身影,伍氏传人正如《中华伍氏之歌》中歌词里所写到的:用自己的力量弘扬伍公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族情感,是断不了的联系,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本固枝荣,裔传四方,世泽延绵,这是家族传承的生动写照。家族之间血溶于水的亲切感是区别于任何后天培养的感情,它与生俱来并生生不息。我来自福建泉州,所在村庄有五千多的人口,却仅有四户伍氏人家,伍氏作为姓氏,于所在的村落,只能算是姓氏小众中的小众。只有放大到泉州市级的区域,才有热闹的宗祠和能欢聚一堂的家族聚会。前年,我有幸前往湖南张家界参与全国伍氏奖学活动,在大会现场,不可比拟的凝聚力量使我的内心顿时热血沸腾,不夸张的讲,那是我真正第一次感受到无声震撼的家族情怀、大爱精神,至此叩响心弦,久久回响。当时大会现场的横幅,至今仍成为鞭策我的格言,“今日伍氏优秀学子,未来祖国精英栋梁”。

今年的返家乡实践,我想以我的赤子之心对话本家人——来自泉州安平伍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安平伍氏家族宗谱修谱小组成员伍百州宗亲,以青春之我将家族精神的韵味倾注于笔端,以奋斗力量弘扬伍氏文化,致敬伍氏先贤。

伍百州常务副会长是一名入*多年的共产*员,在岗在职矜矜业业,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伍百州宗亲家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牌、奖杯,他曾获评“晋江工匠”荣誉称号,获“泉州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晋江市青年岗位能手”、“晋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二十多项市级奖项,除此之外,映入眼帘的奖牌画面中最让我目不转睛的是他热心宗族的奖牌,一块块木匾上刻着“光宗耀祖,承先启后”、“热心公益,惠及宗族”,我想伍百州宗亲就是有先锋力量代表的共产*员,是真真正正做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伍氏传人。

来到伍百州宗亲的家中,他热情地邀请我在沙发上坐下,以茶招待。而后他从书柜中众多伍氏家族资料里抽出一本厚重的《安平伍氏宗谱》递给了我,我翻阅宗谱,泛黄的书页里写满了沉甸甸的家族使命,在翻阅的过程中,伍百州常务副会长亲切随和地跟着我翻阅的页数向我介绍:“这本宗谱是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的,经历史记载,清康熙辛亥年开始制定,康熙己卯年重修,清雍正年间及民国二十三年再修,可惜年代久远,沧桑巨变,总谱遗失,分谱难全。首届宗亲会曾于年倡议重修,无奈资料欠缺,唯有修订二、三、四房分谱,到年几位安平伍氏宗亲最终达成一致,决定硬着头皮面对资料不全的修订困难,走访泉州众多伍氏人家,最后修订成这本沉甸甸的最终版族谱,资料大多都是当年伍氏老人通过回忆整理历代先祖姓名,记录直系传承最终形成”。翻到安平伍氏宗祠一页,伍百州宗亲又侃侃道来:“安平伍氏宗祠,元至正丙申之岁,由肇山公倡建;明成化十二年,尚德公主持扩建鼎新;清康熙、雍正及民国年间皆有重修;之后历久坍塌。公元年春,泽旭公主事组建安平伍氏宗亲联谊会,致力重建,众力擎齐,年厥功告竣。宗祠占地.68平方米,建筑面积.6平方米”……

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这本宗谱的情感,从他话语表达中,能感受到到伍百州宗亲在成立修订小组到走访人家,最后形成文书这个过程倾注了众多心力,是无法超越的家族大爱。在即将结束对话的时刻,伍百州宗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虽然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我一直督促自己能不忘初心,用我的力量去弘扬伍氏精神,因为家族精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财富。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欣慰你能够以我们的家族文化作为你的返家乡实践素材,希望你能不忘初心,将我们的伍氏精神传承下去。有任何问题,需要我解答的,可以随时联系我。”

在和伍百州常务副会长进行交流之后,我明白了家国情怀可以怎样在一个人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一个人可以怎样将“小我”和“大我”拥簇满怀。听家人们讲,今年高考结束,伍百州常务副会长就协同泉州安平伍氏联谊会会长号召伍氏联谊会共同出资制作荣誉证书鼓励奖学,奖励在今年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伍氏学子,让伍氏光辉能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员回信中写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吾辈青年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让宗谱文化在吾辈一代中流失,传承家族优良家风,进而爱家、爱国。这一趟和伍氏优秀宗亲的对话,使我受益匪浅。有幸能成为对话者、记录者,将伍氏宗亲对家族的爱和情感倾注于笔端,抒写小我对伍氏家族的大爱。愿以我的赤子之心,携手当代伍氏学子,推动伍氏风采绵延不绝。少年强则家族强,生为伍家人,何其有幸,吾辈将用毕生力量让子胥公流芳百世,以伍家精神坚定家族文化自信,书写家族流传韵味,弘扬中华文化。

附:诗歌创作作品

颂伍子胥公

修筑姑苏,开挖胥江

历史积淀,远名流芳

忘不了,先祖精神

不能忘,世代热血

成吴霸业,先行的火焰

用浑身的光芒

毅然决然,一夜白头

以才智代替力量

无声却又铿锵

生平成就,指引方向

尽其生忠其君

惜千金报十年恩

奈身有非议自尽身死

仰天长叹荣吾家门

一道身影冲破黑暗

留下一道长夜亮光

无畏使命千年相传

五月五端午慎终追远

滚烫后世伍家血液

屹立于青春时代中央

投桃报李,以心换心

泉州安溪

级汉语国际教育曾仪君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交流互动的报道常常给我以深深的启发。习总书记强调过通过深入基层接受各方面的锻炼,大学生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成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判和解决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青年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深入基层实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懂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个盛夏时节,在习总书记讲话的指引下,我有幸来到了泉州市安溪县剑斗镇潮碧小学进行返家乡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投入茶乡孩子们淳朴真诚的怀抱,远赴这场山海之约。

潮碧小学坐落于潮碧村,潮碧村隶属安溪县剑斗镇,“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或是这最真实的写照。潮碧村的拖酸铁观音本闻名遐迩,可近几年茶叶不景气,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求生,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年年攀升,大山地理环境造成的闭塞阻碍着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望向外面的世界。“扶贫先扶智”,纵使环境万般阻扰,村民们始终未放弃对教育的执着,政府、社会也时刻牵挂着这偏隅一方的村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懂得“自找苦吃”,我们应当接受各方面的锻炼,主动挑战“苦中苦”。而这些“苦”都会成为我们一个一个踏实的脚印,砥砺我们前行。来到潮碧小学支教的数十天,从一开始对陌生简陋环境不适应、不习惯,到现在努力投入到支教实践中,课堂内外的活动充实着我的每一天。

大山里孩子们的纯真可爱带给了我最真实的感动,他们用真诚热情和努力给我以回报。消解了来到茶乡前的紧张和顾虑。“投桃报李,以心换心”,相处数日,从一开始的陌生羞涩到敞开心扉。习总书记的讲话令我难忘,他曾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尽自己所学,努力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我想让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得到和以前上课不一样的体验,不只是学科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把新的思想观念带给他们。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时间和努力的沉淀,作为负责英语课程的老师,如何对孩子们在短短21天内进行有效又有趣的英语启蒙,这是我苦恼了很久的地方,我在来到这里之前努力准备,在课堂进行时也通过孩子们的反馈不断改进。人需要终身学习,在和低年级孩子们的课堂互动中,我也看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课堂的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同时面对高年级和低年级这样跨度不小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和成长的机会。学会思维的转换,运用到教学和生活上,这是我从这群孩子们身上学习到的很重要的东西。

短居茶乡十余日,坐看山头云烟成雨,夜里没有城市盛景,但有孩子们用智慧点亮头颅的赤诚,照亮前方的路。

听御前清音,寻汉唐遗韵

——返家乡调研泉州南音实践

泉州永春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林美玲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二十四)》中,习总书记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我们每一位当代青年都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为此,笔者围绕“我身边的闽南文化”的实践主题,对泉州南音进行返家乡实践调研。

一、实践背景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康熙爷赐其“御前清音”的雅号,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颇具汉唐遗韵。泉州、厦门、漳州三地是南音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不小,但在这个瞬息万变与时俱进的全球社会形态驱使之下,造成了不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的泉州南音,也在传承与发展的现实中遇到困境。

本次返家乡实践就通过调研南音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在现代社会下的发展借鉴考察为主要实践内容,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来弘扬南音文化,从而更好的促进文化传承。受疫情影响,本次实践遵循就近就便原则,于7月20日至30日在泉州市永春县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过程

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泉州南音的相关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到当地图书馆查阅文献,翻阅民间文献,为实践的进一步展开做充足准备。

为更清楚地了解南音的发展现状,本次返乡实践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以线上问卷与线下问卷相结合,既方便新时代网络用户填写问卷,又能兼顾传统中接触互联网产品较少的儿童和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调查大众对南音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笔者于年7月24号发放份网络调查问卷和50份纸质问卷,最终得到有效答卷份。结果显示,在非福建省籍贯的份问卷中,很熟悉南音的有1人,占0.95%,有了解南音的有4人,占3.8%,听说过南音的有28人,占26.67%,不知道的南音的有72人,占68.57%。

福建省籍贯的份问卷的数据统计与整理如下图表:

由此可见,南音在福建省外仍有宣传和推广的空间。厦漳泉及其他地区南音中,以泉州南音最为出名。南音在省内的群众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并不是很高,多为听说过南音和一般般喜欢南音;学习南音的途径多为校园课堂的学习,也有部分是通过课外兴趣班和家人或朋友的传授,小部分是通过音频视频自学。南音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笔者线下走访南音乐人郑祖图老师、在每周三晚的南音义演中采访永春县南音社社长陈锦川先生及其他几位老南音乐人,与他们交流探讨南音发展现状和弘扬南音文化的有效措施对策。

在义演中可以看出,来参加义演的基本是热爱南音的民间艺人;而观众大多是年数较长者。这也是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所发现的——南音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短板,专业演员少,并且其听众大多局限于老一辈,这也就导致了南音的推广面偏少,文化传承似乎堪忧。

三、实践心得

南音总会“玩”下去

南音乐人之间互称“弦友”,也就是玩弦管的朋友。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接触一些南音传承人,每当问及他们当初为什么会想着学南音,以及现在依然坚持玩南音的理由时,大家的回答颇多相似,觉得就是“好玩有趣”。这是南音乐人独有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在“玩”南音,而不是以此为谋生手段去卖艺。

“玩”需要心境,不受世俗之物所左右,也往往在玩的状态中,达到技艺的炉火纯青,如果带上世俗功利,往往也就失去了对技艺和美的追求之心。

“玩”,听起来轻描淡写,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从生活现实来说,不管把南音当成技艺还是玩乐,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南音曲调悠长缓慢,以最小的“散曲”而论,唱完一曲,大概也需要五分钟,更不要谈演奏套曲、指套或者大谱。这需要静心、定力才能细细品味南音之美,练习时如此,合奏时亦是如此。而能够抽出大量时间玩南音的人,绝非一般人。不仅如此,还需要毅力,更需要财力,一个人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还哪来闲情心思玩南音。同时,购置一套南音乐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却不担心南音会面临消亡,尤其在这次返乡实践后,我对南音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中国许多传统乐种,在时间长河中走向衰败,乃至消失,而南音到今天却依然保存完整而未中断,已然是一种奇迹。南音的传衍就赖以这些“玩”南音的人。“我年轻的时候玩南音,家里人还会说我不务正业。可我就是爱啊,我几天不玩南音就难受啊,就像几天不洗澡一样。呐,到现在我还得三天两头和这些弦友聚一聚玩玩南音。眼睛一转几十年啊,都玩了大半辈子南音哈哈哈……”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先生爽朗地笑了起来。就像这样,很多南音乐人玩南音,其实早就把南音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而他们,也是南音生命活力的一部分。

但我们还是会忧心南音的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毕竟南音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音乐,是用闽南语传达出来的。在今天重视南音的传承与推广仍是很有必要的。怎么把南音唱出去,“玩”下去?是如今南音文化生态的大难题,也是我们南音圈内外的人都应该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系故里践行担当丨文学院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