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浅说
赵京战诗贵妙悟。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所谓“天成”、“妙手”,妙在何处?妙在“悟”。“悟性思维”是东方文化的思维特征之一,它是比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更高一级的思维形式。它舍弃了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超越了物象、时空的具体联系,直接悟到了所期望的结果。这个结果是独到的,是唯一的,是别人似曾相识未曾相认、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前一句是人所能行,后一句则是妙悟所成。杜甫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上联是人所共道,下联则是妙悟所得。白居易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这一句是全诗的感情的纽带,全诗的灵魂。白居易没有卖过炭,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可以推理,可以联想,那为什么别人没有推理出来、没有联想得到呢?就妙悟的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感情的妙悟,境界的妙悟,哲理的妙悟。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感情的妙悟。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境界的妙悟。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哲理的妙悟。所谓“妙悟”,就是要悟到妙处,悟到独到之处,方可称“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方能发人所未发,方能有别开生面之境。妙悟可以通过艺术品“传递”给读者,为什么艺术品能引发读者的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就是读者的思维一接触艺术品所蕴含的妙悟,便产生共鸣、便被激发所致。一句“绿肥红瘦”,使多少读者唏嘘再三,过目不忘?严羽大概是第一个明确的看到诗人妙悟作用的人。《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那应该“关”什么呢?他没明说,让读者去“妙悟”吧。妙悟既来自“天成”,又是可以锻炼提高的。博闻厚积、静思冥搜,是锻炼提高的方式和途径。“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沧浪诗话》),此为博闻厚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此为静思冥搜。所谓“诗思泉涌”,就是妙悟频出,就是锻炼提高的结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