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安平县逯庄村村民在村西取土时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当年经省文研所清理发掘。因墓中没有记述墓主身份的文字和器物,只有墙壁上的绘画尚清晰精美,后墓室壁上有“惟熹平五年”(东汉纪年,公元年)白粉书写隶体字,所以定为东汉壁画墓,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由前室、中室、后中室、后室及南北侧室组成,共十室二龛,墓门向东,墓室东西长22.58米,南北最宽处为11.63米,可谓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形制复杂。按照东汉时期“事死如生”的丧葬习俗,人死后生活起居与生前无异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从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分析当时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是比较尊贵的。
墓室内的壁画,集中于中室、前南侧室和中南侧室,反应了墓主人生前仕途和生活的主要情景。中室壁画于四壁用黄色格线由上至下分为四层,表现墓主人的四次出行,象征墓主人的四次升迁或值得纪念的事情。四次出行图中共有马匹匹,随从人,车辆八十二辆。在汉代,马是出行的重要部分,象征威严、权贵,出行时马的数量和品质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根据《后汉书·舆服志》的记载,像这种出行仪仗,官员级别应在二千石以上,二千石在当时地方的行政官员中是最高官级。目前,安平正全力争创“中国马城”,逯家庄壁画墓中的车马出行盛况历经千年的积淀,正转化为万马奔腾的马赛和纵马骑射的马演,“因马而生、因马而兴”或许在年前就“因马结缘”。
前南侧室内壁画主要表现下属官吏治事和伍伯侍卫的情景。中南侧室内壁画描写墓主人坐于帐内,后有侍女,右有男侍和伎乐,左有属吏谒见的情景。北壁画有一幅建筑图,建筑图是按照墓主人生前所占有的居室情况画的一幅规模宏大、庭院重叠错落的鸟瞰图。它的构成为一大四合院里套着许多小四合院,大门和中门之内是一个“日”字形的两进四合院,以该院为中心,绕其左右和后部,均有许多庭院。后排中间一个大院内,设有一座五层的方柱形瞭望楼,楼顶为庑殿式,顶层周围有栏杆,右侧后部有一测风旗,杆顶有一向风鸟,前部置一扁圆形报警用鼓,楼的中间三层均有方形射孔。从建筑风格来分析四合院在东汉时期就成为北方民居的显著特征,同时方正、对称等建筑理念也得到充分体现。从测风旗和向风鸟在城堡中的应用来看,安平当时的科学技术及制造业已相当发达,这也是向风鸟早在东汉就被用在建筑上的一个有力佐证。从瞭望楼及报警鼓、射孔的设置来看,东汉末年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可见一斑。
根据安平县志记载,延熹元年(公元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熹平五年(公元年)正是处于这一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丧葬习俗、出行仪仗、建筑风格等风俗规制通过古墓的壁画得以展现和见证,壁画墓的车马出行图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家博物馆复制并展陈。
(县文化旅游局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