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阶段,宁德联通将认真贯彻落实福建联通提出的“6项突破+2项能力提升”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核心渠道建设专项激励,加快省级战略渠道连锁落地,壮大市级连锁规模,进一步优化渠道结构。宁德联通联合核心渠道开展专项挖潜,通过激励强化等措施提升渠道产能,增强服务竞争力。(内部的话,不宜放在用户口碑稿中,请修改。)
据悉,2016年易奇汽车首批下线的规模是5000台-10000台。值得注意的是,1月18日,易到与海尔产业金融宣布,双方合资成立"海易出行"租车公司,各持股50%,规划在2017年之前,海易出行将拥有租赁车辆10万辆。
言传身教 羊城晚报 何奔 摄 文/羊城晚报夏杨 12月13日,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的追思座谈会上,红线女的儿子马鼎盛在缅怀母亲时,抛出一个问题:“看到母亲八十多岁近九十岁还是不退休,我很坦率地说是因为后继无人。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出不了第二个红线女?” 其实早在2009年粤剧“申遗”成功后,红线女就表达过自己的担忧:“粤剧创作停滞很久了,我们现在演的都还是一两百年前的题材,现代元素完全缺失。”红线女走了,粤剧大旗谁能扛起? 一个心结 最愁是无新戏可唱 和红线女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羊城晚报八旬老彭寿辉说,红线女在粤剧界的地位无人可替代,她的去世对粤剧发展是个巨大损失。 红门弟子倪惠英则更多为粤剧界失去一位导师而痛心。以往粤剧艺人无论是谁,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找红线女请教准没错。如今红老仙逝,再有疑难可问谁? 知名编剧梁郁南在红线女身边工作多年。他说,红线女晚年最焦虑的就是粤剧编剧后继乏人。羊城晚报此前不止一次亲耳听到,她对每一位遇到的文化界主管领导都诉说:“我唱了一辈子粤剧,现在也还想唱,但却没有新戏可唱,因为现在真正的粤剧编剧少之又少……到现在为止,在职的粤剧专门编剧全省只剩下‘一个半’那么少了。”可以说,这是红线女晚年的心结。 “我们在祭奠红老的时候,必须认真思考粤剧的未来。”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粤剧评论家梅晓直言自己的忧虑。他说,粤剧能走到今天,红线女这个旗帜性人物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粤剧界目前还没有建好人才梯队,这是关乎粤剧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而今红老走了,粤剧界缺失了旗帜性人物,连靠近她水平和地位的人都没有,现实是又必须有人扛起她的旗帜,否则粤剧的衰亡难以避免。 如何解结? 一边缅怀一边发奋 对于如何在今天找到另一位“红线女”,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欧凯明有不同的看法:“每种流派的艺术发展都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当红线女已经达到红派的高度,我们已经不可能找到另一位‘红线女’了,只能继续学习她的精神。”他认为,与编剧、导演、作曲团队相比,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对粤剧有一种“文化自觉”的回归:只有当大家把粤剧当作宝贝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人才上有所突破。 而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则认为:“无论做戏做人,红老师有太多的宝藏留给我们,今后粤剧界应当继承红线女对粤剧行业的关怀精神,联合共同的力量,粤剧才能有发展。”马鼎盛也认为,红线女艺术中心并不是“红派”艺术一家的中心,它更应作为整个广东文化的中心,与广东文化界发生密切联系,成为培养新型艺术人才的枢纽。 “就在红线女去世的前几天,粤剧界人士还在探讨粤剧的继承和发展。”广东省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说,红老师走了,粤剧界人士聚在一起缅怀时,也会继续思考这个由她挑起的课题。 余勇说,红线女这些年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大家会沿着她开创的艺术之路走下去;而她对粤剧生死相许的献身精神,也会感召更多有志于此的后辈。 “就在前天,我们在江南大剧院首演了新编剧目《鸳鸯剑》。”余勇说,演出前,全体人员向红老师的在天之灵表态: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她努力了一生的粤剧艺术。 而对于编剧人才奇缺的现状,红线女生前曾多次感慨:“没有好的编剧,粤剧就真的要‘执笠’了。”对此,在近日举行的广东高级戏剧编导培训班上,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表示,编剧人才流失较多,“广东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从去年开始就启动了本地人才培养计划,被动的形势会改观的。” 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也表示,目前戏曲界的发展氛围有所好转。他说,前几年很多本地的优秀作品未引起重视,等拿到外地获了奖,本省才回过神来,才给予重视。“这是个意识问题,目前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