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用心守护柘桑之乡万家灯火
TUhjnbcbe - 2025/2/18 18:46:00
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

柘城县召开“三零”创建暨“六百”活动加压推进会,县委书记王景宇出席会议并讲话。

柘城县城区组织民警、辅警采取徒步巡逻、车辆巡逻、定点执勤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巡逻管控。

柘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震主持召开全县“三零”创建暨“六防六促”推进会。

动员全县政法干警结合脱贫后评估工作,走村入户开展“六百”活动。

柘城县在每个乡镇都成立了统一标准的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并同步建立消防安全检查指导中心。

2月22日,柘城县教育体育局应急指挥中心开始投入试运行,形成一个中心、五个平台的综合应急指挥系统。

柘城县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抓好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雪亮工程建设以及村(社区)技防全覆盖建设。

核心提示

容湖岸边,游人徜徉,风暖景美;千树园内,万木吐翠,芳草茵茵……早春时节,素有柘桑之乡之称的柘城县,正徐徐展开一幅平安和谐、景色宜人、绚烂多姿的民生画卷。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扛起维护全县社会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勠力深化平安柘城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连年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荣誉是最好的见证。该县先后荣获年度、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市扫黑除恶斗争先进县,以一隅之稳定为平安建设强市做出了应有贡献。由于工作成效突出,柘城县委政法委被表彰为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抓住“强”字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一直以来,柘城县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主攻方向,采取“顶格战法”,强力推进,加强保障,着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组织领导“强”。成立由县委书记王景宇任组长的“党建+一中心四平台”新型治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党建+一中心四平台”新型治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政策支持“强”。建成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人员编制13人,实行实体化办公;建成22个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乡级综治工作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应急管理平台,一体推进阳光信访、平安创建、法治宣传等工作,打造了胡襄镇、远襄镇、安平镇、城关镇、牛城乡等一批“党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典范,实现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有力统筹、四个工作平台有机衔接、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提升。

基层力量“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党建引领发挥好党员队伍、群团组织、网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全力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行“双报到”机制,与乡村振兴、“六百”活动相结合,全县个机关党组织和名在职党员到结对共建村报到,到需要解决问题的乡村报到,实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夯实了平安建设根基。

专项保障“强”。在足额保障各项政法及综治经费的同时,落实每年98万元财政专项经费,推行平安家园财产保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落实每年20万元财政专项经费,购买精神病人第三者责任保险;落实每年72万元财政专项经费,认真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政策;全面签订“五位一体”包保责任书和以奖代补协议书,推进全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升。

围绕“广”字建立“五治融合”体系

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柘城县不断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建立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政治引领范围“广”,让基层社会治理激活在基层。该县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属地和部门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他们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平安建设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法治保障范围“广”,让基层社会治理步入法治轨道。柘城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切实抓好“七五”“八五”普法教育,开展法治柘城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力开展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选优配齐村(社区)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规范“秩序”、引导“预期”,极大地增强了基层治理定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法治环境。

德治教化范围“广”,让基层社会治理走向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坚持以榜育德,积极宣传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不断夯实道德和文化基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培育好村风、好民风,让乡村大街小巷开遍“文明花”。

自治强基范围“广”,让基层社会治理充满动力。让群众“唱主角”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柘城县大力推进村(社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最大限度汇聚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个体的社会治理合力,增强了基层治理活力,初步构建起“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经济发展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智治支撑范围“广”,让基层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他们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抓好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雪亮工程建设以及村(社区)技防全覆盖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推行“马上办”“网上办”“网格通”,集中整合蓝天卫士、气象预警、、、、“党建+一中心四平台”等多个平台功能,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指挥运行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智能化“小程序”解决社会治理的“大事情”,为全县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从城区出发,10余分钟车程,记者便抵达了柘城县牛城乡单桥村。走在该村街道上,不管大小路口,摄像头抬头可见,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这些都是高清的,有43个,连着县里的监控平台呢!”该村党支部书记单永亮自豪地说。

单桥村按照“本人自愿、群众推荐、村委选聘”的原则,聘请有能力、有威信的“五老”人员组成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近3年来全村矛盾纠纷化解率达%,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和信访案事件。他们把每年3月份作为法治宣传月,还举办法治讲座和法治文艺汇演,建立村级法律咨询站,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单桥村接连荣获“省级党建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称号,前不久又在全市人居环境观摩中获得第一名,村党支部连续5年荣获县“红旗党支部”称号。

“现在我们村已经是市级文明村庄,今年正在申报创建省级文明村庄。通过构建平安建设的坚固阵地,村民享受到了‘平安红利’,幸福感十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桥村一定会成为豫东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刚刚在柘城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作为唯一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发言的单永亮信心满满。

紧扣“化”字提升“五化同步”实效

柘城县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坚持属地管理,完善责任体系,用心谱写“平安乐章”。

治安巡逻常态化。城区组织民警、辅警采取徒步巡逻、车辆巡逻、定点执勤等方式,常年开展巡逻管控,设立执勤点、报警点,定点开展执勤工作。各乡(镇、街道)组织乡镇专职巡逻队编组分片,每天出动警车20台,警力80余人,沿主要路段开展辖区巡逻。各村委会(社区)动员辖区群众、治安志愿者、村(社区)干部、治保会成员、行业场所人员等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坚持每天24小时巡逻,为群众看家护院、守护平安,巡逻图片每天上传平安柘城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心守护柘桑之乡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