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尚书-禹贡》中,冀州就是天下九州之首,地域非常大。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辽西省西部、内蒙古的中间段,都属冀州。但这些都是上古时代的事,冀州真正成为省级区划,是在西汉。冀州辖常山郡(石家庄附近)、中山国(保定附近)、河间国(献县、交河附近)、巨鹿郡(北起晋县南至平乡)、广平郡(任县、曲周附近)、赵国(邢台邯郸附近)、魏郡(邯郸以南地区及河南省北部)、信都郡(衡水,包括今之冀州区)、清河郡(清河、临清附近)。
图-西汉十三州示意图
进入东汉,情况为之一变。冀州还是省级,但辖区扩大了。之前不属于冀州的沧州以勃海郡(或渤海郡)的身份“挤”进冀州。西汉的河间郡辖区北境扩大至易县、文安,也就是北宋与辽朝对峙的边界线。西汉的信都郡到了东汉,变身为安平国。东汉的冀州堪称是龙兴之地。咱们都知道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实际上,刘秀是在冀州鄗城建立的东汉,后迁都于洛阳。鄗城,在东汉称为高邑,同时也是冀州的“省会”。
东汉末年,冀州是北方重镇,袁绍控制冀州,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官渡之战后,曹操控制冀州,就基本上搞定北方。曹魏时的冀州,比东汉时还要大一些。东南方向,多了阳平郡(馆陶至山东范县附近)、平原郡(山东德州附近,刘备曾任平原相。)勃海郡南部分出乐陵郡,在今山东惠民、利津一带。
图-东汉都城洛阳位置
晋代魏后,冀州的辖区变化较大,尤其是南线,原属冀州的今邢台、邯郸,被划归司州。而西晋的冀州内部也有变化,比如从中山国析出高阳郡(保定市至高阳县附近)、河间郡析出章武国(大城、青县附近)。
八王之乱后,冀州的区划比较乱,但有一点,冀州依然是北方重要的州。后赵皇帝石勒死后,其侄石虎掌权,傀儡皇帝石弘封石虎为大将军、冀州刺史。说明冀州至少在后赵时期,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第一州。
图-北魏、宋时期局势图
到了北魏在中原统治的稳定期,冀州已变得非常小了。以汉朝时冀州的标准,常山和中山设定州,河间等郡设瀛州,魏郡、广平等郡设相州。留给冀州的,只有信都、勃海等郡,也就是现在河北省衡水,山东省德州、东营等地。北魏时的冀州只有四郡:州治所在的长乐郡(今冀州区)、武邑郡(今武邑)、乐陵郡(山东乐陵南)、勃海郡(南皮)。
隋朝实行州改郡,冀州不复存在。唐朝又恢复了州的建置,但此时的州只是地级单位。信都郡还称冀州,有意思的是,现在的衡水市,当时只是县级的衡水县,而今冀州区在当时是管着衡水县的。不过,唐朝的河北道,可以说是从汉魏时的冀州和幽州发展起来的。《新唐书-地理志》说得清楚:河北道,为古幽、冀州二州之境。
图-衡水市冀州区位置示意图
北宋的情况和唐朝差不多,但由原来的河北道,分设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两路加一起,差不多就是汉朝时冀州的范围。冀州虽然存在,但也只是地级,情况较之唐朝,基本没有变动。北宋灭亡后,金朝沿袭了北宋之制。
到了元朝,现在河北省辖区都归中书省管,称为“腹里”。“腹里”很难与现在的河北省对应起来,但冀州作为地级单位还在。明朝、清朝倒是有与现在河北省相对应的省级单位,就是直隶。冀州还是地级州,辖四县,但规模和级别要略低于同为地级的府。清朝的冀州,在雍正二年(年)升为直隶州,比府小一些。
图-河北衡水市人文地图
后来,冀州降为冀县,直到年,冀县又恢复了冀州的名称,为县级市。年,县级的冀州市变成同为县级的冀州区。好在,“冀州”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