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问昙先生记事
作者:耿彦钦
康问昙先生是深州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的同盟会会员。是深州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新式教育的引领者,实业救国的实践者。康问昙先生在白色恐怖时期,曾数次掩护和救助中国共产*员,受到各界人士的爱戴和尊重。
家世
康问昙名汝耜,年7月28日生于深县东安庄村人,为名门望族、书香之家。祖父康林竹是武监生;父康子甄,廪膳生(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先生行二,大哥康雨农,太学生监大使衔。伯祖父康林桂,武举,曾任福建省福鼎县知县。堂伯康星垒,追随深州知州吴汝纶先生,任文瑞书院董事。
康问昙8岁时,在家受庭训,学识字。12岁,师从康祉元先生,受读于本村倚松斋(书房),因书斋在族内南场院,书房院前有老松,故名倚松斋。
年,康问昙20岁时,娶深县马官屯村杨立敏次女为妻,年生子康树瑗,后生女康树宽。婚后,又受读于中绿村孙久藩姑父家的家塾,师从武强张芸亭先生。22岁,师从武邑葛景轩先生、冀州赵湘帆先生,后到深州文瑞书院就读。年(光绪二十四年)康问昙26岁时,应乡试中秀才。
康问昙的独子康树瑗,字筱昙,毕业于北京高等商业学院、天津政法大学。娶柴屯村柴鲁瞻长女柴静(年生)为妻。曾在福建厦门东方大学执教,并任漳州中学校长,年11月,因意外事故不幸身亡,康问昙先生身心受到极大打击。
年,康问昙在深县心无旁骛,致力于教育工作。深县筹备成立国民*县*部,先生无心参与,也未以国民*元老自居涉足深县*务。但是,对于教育、宣传新文化、实业救国等仍热心参与。
康问昙的妹妹康红,嫁深州城南街李广镗。康问昙的女儿康树宽嫁给北午村崔玉柯。李家和崔家都是书香门第。
追随孙中山创建共和
年,31岁的康问昙先生目睹清朝的腐败、民族的危亡、日本明治维新的兴盛,毅然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法,寻找富国强民、民主革新的道路。
当时留日学生中,有许多分散的革命小团体,如“三合会”“军国民教育会”“抗俄义勇军”等,都是立志推翻腐败清政府的革命志士。其中有两广“华中会”、两湖“兴中会”、江浙“光复会”等反清革命团体。康先生参加了蔡元培先生创立的“军国民教育会”组织。
年,康问昙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很快接受了孙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同年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加入同盟会后,康先生的政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清朝的秀才,成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志士。
年冬天,康问昙带着光复中华的革命志向回到祖国,决心用教育实现救国之愿望。
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年三月,康问昙只身赶到南京,参加同盟会本部的会员大会。
年8月11日,康问昙在北京安庆会馆,参加了孙中山主持的以同盟会为基础,四个政团组织参加的国民*成立大会。13日,新成立的中国国民*发表宣言:“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人于使人不忘其义,故颜其名曰国民*。”
年4月,国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选举时,康问昙先生当选为国会议员。深县同时当选的还有赵泽普(邵甫村人,清末举人,曾留学日本)、张恩绶(深县城内西街关人,曾留学日本)。袁世凯背叛革命后,孙中山离开祖国,康问昙随后回到老家深县(民国二年即年,深州改为深县)。
年6月,袁世凯在北京去世,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康问昙闻讯后从深县赶赴上海与孙中山会面,并同住上海莫里哀路29号(今香山路),负责孙中山的来访接待和财务工作。
年7月,康问昙随同孙中山先生由上海去广州,参加“护法斗争”。9月1日,以国会议员身份参加“非常国会”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10日,康问昙先生参加了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就职仪式。此后跟随孙中山辗转在南方各省,进行革命工作。
年6月,陈炯明叛变,康问昙先生护卫孙中山脱险,一同登上军舰讨伐叛军。
年1月22日-30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共产*的建议、支持、参与下召开的。与会代表人,共产*员有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李大钊参加了五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康问昙虽不是大会代表,但作为会议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大会的组织服务工作。
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的先头部队在孙岳的帮助下,一弹未发,开进了北京安定门,占领了城内的交通要道,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23日黎明,冯玉祥进了北京城,控制了北京的整个局面。25日,冯玉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与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
孙中山接到冯玉祥电请,从上海北上。行前,命康问昙经河南会见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胡景翼。胡景翼认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胡景翼在河南组建新政府时,采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针,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他曾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康问昙在河南会见胡景翼后,便急着赶赴北京,途中不幸患病,不得已滞留老家深县治病。
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康问昙抱病前往北京,参加孙先生葬礼,参与处理善后事宜。
胡景翼闻悉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年4月10日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康问昙闻之,抱病前往开封吊唁胡将军。
年,北伐军抵达中原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要员林森、谭延闿、居正、于右任等均给滞留深县养病的康问昙写信慰问。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两次来信请康问昙到南京任职,康先生均婉言谢绝。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深县县长陈文铎携款南逃,深县被土匪徐二黑占据。年1月,人民自卫军打跑了徐二黑,解放了深县城,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2月,民主县长刘希亭亲自到东安庄村拜访康问昙。康问昙长孙康丙欣毕业于冀县师范,被县政府教育科安排到郭家庄抗日小学任教。
热心深州教育事业
康问昙在日本留学三年,亲眼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民受教育的普遍程度,体会到日本国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也在增强,觉得中国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康问昙决心实现教育救国的理念。
年冬,康问昙从日本回国,时年33岁,正是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意气风发的年龄。他把日本的新国民教育理念运用于国内教育界,在深州极力推行新式教育,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他被推任为深州劝学所总董事。他走遍深州乡村,调查各村学田、学堂状况,走访调动地方有识之士,参与乡村新学堂建设,召请深州在外学人回乡助学,外聘新学教员来深任职。可谓苦口婆心,不知疲顿。其中有清末留日学生赵泽普、侯绍先等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与此共肩,有深州名儒武锡珏、知州吴焘极力赞助,先后在深州城内创办了深州中学堂、高等学堂、女子学堂、教师讲习所等。这些学校,在深州以往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在农村,康问昙推行改造私塾、拆庙兴学。这种开社会新风的文化教育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实属不易。所到之处,抵触着有之、敷衍者有之、抗拒者有之。先生靠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智慧、灵活的方法、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勇气,打开了深州文化教育新局面。
首先广开思路建学。清朝末年的深州农村还很落后,创办新学堂,经济实力薄弱,对此,先生采用多种形式办新学。一是利用原有书院及教育考试机构改造建设新学堂。深州中学堂是利用深州文瑞书院改建扩建而成。学堂将书院的“来鷟楼”改建为教室;二是将南大街贡院,改建为深州官立高等小学堂;三是将开元寺拆后建设官立女子初等小学堂。
拆庙兴学运动,首先从康问昙的家乡东安庄村开始。村中原有一座玉皇庙,原本是村民祈福纳吉的地方,康问昙却亲自动手将玉皇大帝神像推倒。当时就受到村里迷信思想严重、行为守旧人的责难和咒骂。但通过他摆事实、讲道理,大多数人都接受了他的做法,并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取名“自立小学堂”,办得有声有色。第一炮打响后,对深州其他村镇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全县拆庙办学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先生在深县南部视察部分农村学校时,对陈二庄、东西马庄等村庄拆庙办学进行调查,还对有资质及资质超群的学生记录在案。陈二庄是深县南部的大村,在调查时,发现学堂系租用民房,甚不合格。遂调查该村有废庙可借用,刘教员精神不振奋,又发现一个叫李士儒的学生资质极超拔,便告诉李士儒明年入模范小学学习,并赞叹曰:可喜可贺。
陈二庄的邻村网头、蔡家营等村,尚不知学堂为何物?先生感慨说:进步甚难也。先生对杜家庄、王盐场的教员比较满意。说王盐场学堂为王君学翰自立,学生均精神活泼。王君年五十余,精神活泼,不可多得。然后又到张家庄、回龙庙,晚上调查该村废庙的前殿已经出售,当即告诉该村,将后殿改为学堂。该学堂教员均活泼,教音乐、唱诗颇优。学生中平。
三十日由李家庄赴安驾庄。调查该村学堂“腐败情形不可言状,该村虽富,而校董韩老辉富而不好义,殊为学界之贼,欲整顿该村学堂,非将韩某逐出学界以外,不能有起色。”
十月初一到莲花池、杜家庄,查该学堂系借用潘子鸣闲院北屋三间,为教室。西内间为教员室,具乱而微。学生年龄也不齐,教员极绵密。莲花池杜衷瑀,人开通,拆庙建学能够做到。
东景明学堂腐败至极,康问昙先生告诉学董,拆废庙用砖漫地、糊顶棚、修理桌椅,限期十月十五日告竣。
杜家庄学堂也是借用村民闲房,先生说教员教国文讲解不得法。
刘家园学堂腐败,该村极贫瘠,实难整顿,建议与下博村合校。
廿六日,先生在深州与束鹿界的废庙调查中,遇上一件麻烦事。杜科村处在深县与束鹿边界,村东有一座废庙:重庆寺,有深州教员建议拆庙建学。这时有人提出该庙属两县所有,不能拆。先生亲临废庙现场调查,又查阅州志,将该庙来龙去脉了解了个清清楚楚。该庙有碑志云:初建于前明成化十六年,本县嘉庆年重修。碑文俱载:深州前杜科村重庆寺云。据此知此庙与束鹿瓜葛实为束鹿方面的推诿。是日晚,村正、村副等人未开议拆庙可据,说拆庙无人阻扰。但此庙工程浩大,拆之实难,若雇工拆送,村人实不受其累。先生对拆之无人阻扰至拆送费用等约可通融,村人都同意先生的建议。
接着先生又返回马兰井商议拆送杜科之庙事宜。协调常屯、李屯、张屯、董屯参与拆庙。又到王章市、大染庄协调拆庙事宜。呕心沥血、费尽口舌、多方协调,然一时终无拆庙行动。
年,在康问昙的主持下,在州治东南隅旧开元寺地址,设立深州官立女子初等小学堂,内设初等和师范预科两科,有学生54人。女儿康树宽、后来嫁给儿子康树瑗的柴屯村女生柴静(年生),都在这所学校读书。
在办学中,康问昙呕心沥血,多方策动,书信往来皆为办学之要事。他亲手起草“禀帖”,举荐名士。其中有“报请知州批准聘请祁君为英文教员”一帖:“具禀中学堂监督举人赵麟章(即赵炳南、邵甫村人)为聘定教员恳乞详请札派以重教育事。窃淑堂英文教习、张二君均拟辞馆,若不从早聘订英文教员,恐于开学时有误课程。兹有友人函荐河间府祁君,风闻品学兼优。经往复函商,祁君也颇乐就。乞公祖大人据情详请学宪札委祁教员来深教授,实为公使……并希垂鉴。”
清时深州,管辖深武饶安四县,除了深州内学校,先生还要监督其他三县的学政。其中先生给深州知州“通知安平县补交所欠学款”的函,也是言之凿凿。
中学堂监督:
具禀劝学所总董好。(安平)解款短平兼有搀铜银两,恳请札县补解以重学款事。窃本年十一月廿三日,安平县解款税契加征银两四百六十五两三小九分,外带补平银六小七分。敝堂会计处一同逐封平兑,共短平一两一小。除补平七分外,尚短四小三分,又加搀铜银一锭十两零二小。该锭实在不能兑换,兹将原加铜银呈上,连短共银十两零六小三分。伏乞公祖大人将原搀铜银较交,以使兑换足银。即札该县并短平银二项共十两零六小三分照款补解。以重学款实为至便。
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出深州中学堂的经费是州属各县交纳的。
这年,深州知州吴焘离任,离任前,给深州劝学所、高等小学、两等女学执事写了一封信:
三秋葭苍,一官蓬转,回首博陵,殊哲传舍。溯徙去夏,作牧于兹。先之以淫雨,继之以革潮,重之以溃兵骚扰。致令城厢各校开课延期,影响所及,观望斯起。各乡已成之学,几有解散之虞。
幸赖诸君维持有方,自春且夏,渐复旧观。昔人谓学问一途,不进则退。若移斯例以相衡,仍当抚躬以自过。乃谴责不加,旨酒共来。
念诸君之多情,使鄙人益赧颜。而行期又迫,欲报无由,一路追思,寸衷莫释。迄不得已,乃借中书君之灵,以誌邦人士之盛而已。此布即应公安不备。
名正肃
康问昙在劝学所任职期间,亲自操刀,起草了很多劝学所告示,其中一则如下:
劝学所示
牌示可照得此次投考初等模范小学诸生,明日八点钟,齐集高等小学堂内听候,考验体格。需本区与本区集在一处,以便调查,勿得交头拥挤,仍蹈从前考试之旧习。本所按格挑选,不及格者,仍各回本堂用功,以待本业公示。为此投考各生一体遵照。
十二月初四
另外,先生还有为考试语文及各学科时的注意事项,还有送考生人员,如家长、教员的注意事项等。
年,单级师范讲习所改为师范讲习所。
在康问昙的带领和影响下,全县大部分庙宇改建成学校。在教学上,他把日本的先进经验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先生所建的学校与私塾有质的区别,当时人称“洋学堂”。在课程设置上,废除了清朝科举制度所学书籍,设置有国文、修身、算术、英语、博物(即生物)、史地等学科,中学堂还设有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所聘教师多为京津高校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为培养师资力量创办了县教师讲习所。
年,师范讲习所改为乡村师范学校。年冬搬迁至东街文庙。康问昙的内侄孙杨成刚就在乡村师范读书。同年,又在城东南开元寺设立深县女子乡村师范学校。
先生致力于改革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清朝末年,男人的辫子还没有剪掉。康问昙先把自己的辫子剪掉,然后随身带着一把剪刀,见到男人的辫子就说服对方剪掉辫子。见到女人的小脚,就动员对方放脚。他的两个女儿都没有裹脚。
年,先生主持在城内创办“民众教育馆”,馆内设置图书馆和可容纳50余人的“民众教育馆”。聘请南街李广吉先生每逢大集之日(逢五排十),向群众进行宣讲,宣传时事政治、科学知识。先生还帮助焦星五编办了《深县旬报》。
深州土产有布、绢,其中绢为贡品。《深州风土记》载“州所属地往时棉布流行塞外”,所出布多精好,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民国九年(年),深县城内有织工厂两处,规模甚小。民国17年(年)11月,在建设局的康问昙与赵子丹一起创办县立第一工厂,生产袜子、围巾。在第一工厂的带动下,民国18年(年),全县有民营纺织业家。织口袋10万条,另有家庭手工业织土布两千匹,织口袋10万条。销往河南、陕西、山西、东北等地。民国20年(年),全县有民营轧棉业家,年产净棉吨。年底,第一工厂倒闭。
三十年代深县女子教育还很不发达,师范在校女生也很少。年,河北省教育厅李金藻厅长来深县视察工作。李厅长是天津人,与康问昙同年留学日本,是先生的旧交,深县提出增设深县中学女生分校,经费由县财政支付,得到了教育厅的批准。年,深县女学成立后,县政府拟削减经费,引起学生不满,学生代表张风元、张淑贞、潘宗芬等到县政府请愿。经康先生出面与县长肖德润、教育局长王厚庵、财政局长张晓楼等协商,使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年,深州中学、深县中学女生分校两所学校分别改为深县简易师范学校和深县女子简易师范学校。对学校课程和教育内容,康问昙借鉴日本课程,结合中国和本地实际情况设置,与旧学“私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变化。对学生管理和教学方法也都是废旧取新,有所改革,被称为“洋学堂”。城内学校教员,多是聘请京津高等学校毕业生。农村学校则是教师讲习所培训的新教员逐步取代那些思想陈腐的“冬烘”先生。
这时候,先生虽说已经不做教育工作,但仍时刻关心着深县教育事业,凭借他的身份和威望,帮助并解决教育问题。
康问昙没有教授过学生,但许多教授、学者都尊称他为老师。罗根泽教授是西杜庄村人,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很受郭沫若先生赏识。著名画家徐燕孙,还有温盛波、程国璋、程荟堂、张子仁(北小营人,曾任抗战学院处长)等都视先生为恩师,得到过先生的重视、举荐和培养。
做革命者的避难所
康问昙终身恪守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矢志不渝。三十年代初期,中共保属特委巡视员范克敏叛变,亲自带领国民*军警逮捕共产*员。在白色恐怖下,康问昙这位国民*元老,对被追杀的共产*员给予营救和掩护,体现了一位老者的高风亮节。
年,在饶阳任教的共产*员李永昌,被深县反动团警逮捕,押解到深县监狱。李永昌的舅舅是张邱人,叫王崇禄,字养廉,是原来的深县教师讲习所所长,为康问昙下属。王崇禄找到康问昙,请求设法营救李永昌。康先生担心夜长梦多,协同王崇禄拜访警察局、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四位局长,请求他们向深县县长肖德润、承审官潘杰求情放人。而潘杰的女儿潘毅博就是深县女中的学生。另外打听到潘杰与一个暗娼搞得火热,设法行贿暗娼元,救出了共产*员李永昌。
年至年上半年,中共深县县委书记张敬(西杜庄人)住宿在康先生家后院以行医为业,暗中从事*的工作。年冬,范克敏叛变后,带领国民*反动团警追杀共产*员。起初,先生还不知道这个大学毕业的眼科医生是共产*员,当团警大肆缉捕共产*员张敬的时候,先生才知道一直在自己家居住的医生,原来是个共产*员。
杨铁城,原名杨成刚,马官屯村人,是先生的内侄孙。年在绥远就加入了中国共产*,
年秋天,杨成刚毕业,用名杨毅民,经老姑父康问昙介绍推荐,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驻绥远(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徐永昌部、杨效欧军、关福安师某部任副官。在这里,杨毅民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思想,眼界进一步开阔,思想进一步升华。不久,他遇到了在当地秘密开展*的活动的河北同乡共产*员萧秉均,并经其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成为马官屯村第一位共产*员。年夏,杨铁城收到家报,得知大儿子重病,他趁机脱离部队,从绥远,经北平绕道天津卫,至保定市,在担任保定消防队队长的舅父家稍作逗留,与中共保属特委取得联系,接受任务后返回马官屯家中。在家乡,他一边求医问药为孩子治病,一边按保属特委的指示,秘密发展*员,开展*的活动,亲自组织参与了轰动当地的几件大事:联名深武饶安四县知名人士为民请愿,状告当地清末豪绅潘林膏霸占土地,强收皇封地租,取得胜诉,迫使豪绅放弃地租;带领进步青年怒砸唐奉镇不法盐商盐店,使其不敢再掺杂使假;勇闯唐奉镇国民*国大代表选举现场,火烧选票,破坏选举;在家乡开办两期农民夜校,在教授识字算术时,借机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和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等。以上活动之后,为隐蔽自己和方便开展*的活动,开始使用杨铁城之名。年9月,中共直南特别委员会(保属特委)委员吴立人(又名王韶秋)到达深县马官屯村,找到杨铁城,商讨发展*员,建立*的组织等革命事项。之后,两人在唐奉、刘屯、郭家庄、大召等村发展刘书亭、杨怡然、靳盈之、郭尊义、任佩珍5人入*,成立了当时深县境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区级*组织——中共唐奉区委员会,杨铁城任书记,区委机关驻马官屯杨铁城家中。这时,全县有*员人,是衡水地区除安平外*员数量最多的县;年11月,中共保属特委委员肖悌到马官屯村,在杨铁城家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研究恢复建立深县委员会事宜。深县委员会建立后,吴建民任书记,机关驻马官屯村。年春,肖悌再次到深县召开会议,并根据特委指示将深县委员会更名为深县中心县委员会,统一领导深县和束鹿两县的*组织。随后又在马官屯成立保南特委,这是设在马官屯村的现衡水地区第一个地级*委。
老牌国民*员康问昙营救和掩护“赤匪”共产*员,岂非咄咄怪事?但,他确实做了。康问昙始终牢记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对共产*员的信仰保持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并以博大的情怀加以保护。
康问昙一生思想进步,追求真理,敢为人先,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受其影响,他的子孙后代有多人从事教育工作。
年,河北省文史馆来函,聘请先生为馆员。年,中央文史馆来函,聘请先生为馆员。而先生却在年11月已去世,享年78岁。
附:康问昙先生主要活动年谱
年7月28日(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深州东安庄村名门望族,书香之家。
年(清光绪六年)8岁,在家受庭训,学识字。
年(光绪十年)12岁,师从康祉元先生,受读于本村倚松斋书房。
年(光绪十九年)21岁,师从武强张芸亭先生,受读于中绿村姑母家私塾。
本年,长子康树瑗生。
年(光绪二十年),22岁,师从武邑县葛敬轩先生、冀县赵湘帆先生,受读于文瑞书院,
年(光绪二十四年)26岁,应乡试中秀才。
年(光绪二十九年)31岁,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法律。
年(光绪三十年)32岁。-年,清国留日学生达人,(鲁迅、何香凝、廖仲恺、吴玉章、陈天华、秋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留日学生)。参加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
年(光绪三十一年)33岁,八月,参加孙中山先生在东京召开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加入同盟会组织。冬,由日本回国,任深州劝学所总董事,创办新式教育。从此,在深州知州吴焘赞助支持下,利用文瑞书院旧址,创办深州中学堂。利用城内南大街贡院旧址,成立高等学堂,原为模范小学,后改为第一完小。在开元寺旧址创办女子学堂。
年(光绪三十三年)35岁,开办教师讲习所,培养小学教员,大力宣传改造私塾和寺庙兴学运动。
年(中华民国元年)40岁,清帝退位,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议,康问昙先生到南京参加会员大会。
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进京参加孙中山主持的成立大会,并加入中国国民*。
年,41岁,国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议员选举,先生当选国会议员,同时当选的还有深县赵泽普、张恩绶。
年,43岁,深县教育经过先生十年努力,已经取得一定效果。
年6月,44岁,袁世凯在北京病死,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康问昙先生赴上海与中山先生同住莫里哀路29号(今名香山路),负责接待和财务工作。
年7月,45岁,由上海去广州。8月,以国会议员身份参加“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康问昙参加了孙中山的就职典礼。此后跟随孙中山辗转在南方各省,进行革命工作。
年6月,50岁。陈炯明叛变,康问昙护卫孙中山脱险,登上军舰,参加讨伐叛军。
年1月,52岁。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康问昙先生以非代表身份参与了大会的准备工作。
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召开军事会议,电请孙中山北上。
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离沪北上。临行前,命康问昙经河南会见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胡景翼,商谈反对“善后会议”的对策。自河南赴京途中患病,滞留深县家中养病。
年3月,53岁。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康问昙抱病赴京,参加孙先生葬礼,并参与处理善后事宜。
4月,胡景翼军长病逝,年仅34岁,康问昙又前往吊唁,参加胡景翼军长的治丧活动。
年11月,55岁,康问昙爱子不幸身故。
国民**政要员谭延闿、居正、于右任、林森等给康问昙来电来函慰问,并邀请先生到南京任职。鉴于蒋介石叛变革命,捕杀共产*人,实行军事独裁,对要人的邀请一一谢绝。
年,56岁,病愈康复。深县筹备成立国民**部,先生均未参与,但对教育、新文化宣传依然热心有加。
撤销教师传习所,成立深县师范学校。以后相继改名为乡村师范、简易师范。
年,58岁。深县乡村师范校长郭绪周错误开除学生四人,引发学潮,学生曾派代表拜请先生出面调解,先生表示同情和支持。
年,59岁。“九一八事变”,康问昙积极支持人民群众和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深县建设局与赵子丹先生一起工作,创办深县第一工厂,兼任厂长,生产袜子和毛巾。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工厂发展很快。
年,60岁。康问昙积极营救被深县逮捕的中共*员、饶阳县教员李永昌。
年,61岁。深县女子中学分校,因县政府拟削减该校经费,学生代表张凤元、张淑贞等到县政府请愿。经先生与肖德润等商谈,解决学生的要求。掩护中共深县县委书记张敬和中共*员杨铁城免遭国民*军警逮捕。
年,63岁。第一工厂被不法商人搞垮。康问昙气愤辞职回家。深县各界人士和群众,敬仰先生的为人,对先生遭此不幸深表同情和义愤。为补助先生生活,深县教育界发起“教育基金”募捐活动,将基金存入银行,利息供先生生活所用,直到“七七”事变为止。
年,66岁。2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刘希亭前往东安庄拜访先生,其长孙康丙欣系冀县师范毕业,即由教育科安排到郭家庄抗日小学任教。
年,68岁。先生夫人杨氏病逝。
年,70岁。日本人在“五一”扫荡中,将其孙子康丙欣逮捕,押解到东北当劳工。
年,73岁。日本投降后,康丙欣在沈阳参加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工作。部队寄回孙子的参军证明,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先生很欣慰。
年,77岁。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生年老卧床。
年11月,先生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年,河北文史馆来函,聘请先生为河北文史馆馆员。
年,中央文史馆来函,聘请先生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此稿参阅深州籍老干部于明涛、康寿山、刘久成、耿耀、葛志、孙研之撰稿《纪念民主革命前辈、对深县教育事业有卓越贡献的康问昙先生》。参阅文件:《孙中山传》《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大事记》,王化三《深县国民*纪事》、东安庄村《康氏家谱》、马官屯村《杨氏家谱》等。
来源:深州原创文学刊物
《桃花源》第23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视频DOU音号:深州
深州有我在身边
深州人|深州事|深州信息·桃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