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安平杨屯神秘古地洞今现真容
TUhjnbcbe - 2023/10/27 17:14:00
提起安平县杨屯村,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望无际,景色宜人的万亩油菜花海,但杨屯村委会大院内还隐藏着一处神秘的古地洞,它源于明朝初年,并在抗战时期起到一定的作用,神秘地洞与该村的“人面桃花”园相得益彰,也为安平杨屯田园综合体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探访古地洞4月20日,记者来到杨屯村,探访了神秘地洞。沿着高约一米半的砖砌拱形地道,向前行进六七米后,便进入另一番豁然开朗的天地:砖室。砖室分为上下两层,高约六米。下层还有两个地道分支,一个位于砖室入口处,一个在砖室内,但都只掘进了近两米。杨屯村*支部书记刘影介绍,据传,地道一直通往村南的公墓,地道往南去的分支,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因挖掘地道工程量太大,并影响地面的村民房屋,所以没有再挖掘。另外,砖室一层还有一处券顶的耳室,高度超过一米七,洞深也得超过两米,据推测是供人休息或储存重要物品的地方。沿着砖砌的楼爬到上层,上层有一处宽阔平整的地面,还有一处小耳室,里面有明显的炭火痕迹,或为烧火取暖的地方,据推测,二层应是男主人的会客室和书房。古地洞的来历谈到地洞是如何被发现的?刘影介绍,年杨屯村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筹划在村委会园内建设村史馆。在村史馆地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砖砌券顶。后在市、县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简单清理,发现两个长方形券顶砖室,根据现场的青砖及碎瓷片,市文物专家分析为明早期遗存。另外,从挖掘出的古地洞断代来看,要比保定清苑县冉庄地道早多年。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那场靖难之役,发起于燕京结束于金陵,在安平所处的滹沱河流域发生了历时几年的拉锯战。与杨屯相邻的贾屯和郭屯,县志上都留有燕王朱棣靖难时曾驻留过的记载。综上所述,初步判断这一遗存为明早期村民为躲避兵乱所建。地洞的主人又是谁?据安平县县志记载,东汉时,此地称为各庄村,有杨、古、刘、安四姓在此居住,后杨氏人丁兴旺,遂改名杨官屯,简称杨屯。明朝靖难之役时期,杨官屯村出了一位有名的财主,叫刘尚,其在晋中经营着绸缎庄,家境殷实,还时常接济穷苦乡邻,受到当地人的称颂。后遭遇靖难之役,匪患横行。刘尚返乡,并从山西请来两名能工巧匠,一起商议出挖地洞避乱的好办法,并在两名工匠的帮助下,制定好图纸,挖掘出地洞,并把贵重物品藏在洞中。匪徒袭扰时,刘尚一家就躲进洞中,就这样平平安安地躲避了战乱时局。古地洞获得新生据杨屯村78岁的刘文长介绍,抗战时期,此地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安平县红色研究会会长李建抓解释,杨屯地洞既可居家生活又可躲避战乱,有进有出,可居可退堪称杰作,是古代安平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年,冀中区*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等均在安平创建,安平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和发祥地,抗战时期的地道战最早也是从包括安平在内的冀中区域开始的,安平县境内的土层为横土,易坍塌,所以当地抗战时期修建的地道几乎没有保存下来,也因此杨屯村的地洞能保存至今很有意义。刘文长还透露,杨屯村的这个神秘地洞早在年就被发现过,当时因大雨冲刷,地洞处塌陷了一个大坑,几个村民出于好奇将大坑挖开,发现有券顶的砖砌通道,顺着通道往里挖,在一侧内凹处发现两个大缸,高约1.5米,与村民放粮食的大缸相似,再往里挖就到了村民的房基下,所以停止了挖掘。可惜的是,当时因生活困难,物资匮乏,人们把砖砌的通道全部拆了用于猪圈垒墙头,两个大缸也失落民间,大坑就地掩埋成为了现在的村委会院落。年,杨屯村重新对地洞进行了清理,在保留两个原有砖室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址复建,基本保持和恢复了原貌,杨屯古地洞遗址也获得新生。古地洞成为杨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而今,杨屯村古地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平杨屯神秘古地洞今现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