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的反扫荡战斗十五
TUhjnbcbe - 2023/10/2 16:32:00
北京青春痘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8/8860369.html

在日军穷凶极恶地释放了毒气以后,我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剩下的战士们仍然英勇顽强。他们坚决地和敌人进行着战斗,在村里连续打了两次白刃战,把日军赶出了村子,终于坚持到了天黑。

天黑以后,我军凭着高房工事坚守,然后陆续的分批撤退。最后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大部分部队都平安的撤退了。

一、东圈子村战后的伤亡情况

这一战敌人伤亡非常惨重,在白天的时候,我军已经打退了他们七八次进攻,傍晚的时候,我们还和进村的鬼子打了两次白刃战。哪怕是按照每次进攻,日军仅死伤三四十人就撤退来计算,敌人的死伤总数也在人以上!更不用说这日军指挥官打法刚猛无比,强令部队搞什么坦克进村、机枪上树,白白损失了不少人。

而相对的,我军由于战术得当,和村里两米多土围墙的坚实防线的保护,在整个白天一直压着日军打,因此前期损失一直不大。但是在敌人丧心病狂使用了烈性毒气以后,我军首当其冲的两个连措不及防,造成了大量损失,而且都不是负伤,而是直接阵亡。赵振亚副团长、孟庆武政治部主任和一营副营长戴敬武同志都壮烈牺牲了。

而在后期的突围过程中,部队的伤亡也不小,到了渤海支队的防区以后,我军清点了人数,当时的各连队都剩不到人了,有的连队如一连、四连甚至只剩下了六七十人。全部算下来,全营只剩下了多人。而一营的巅峰时期,实际上是有多战士指战员的。更不要说在东卷子村参战的,还有我军的团部和三营余部。概算下来,因为敌人用了惨无人道的阴招,我军三营的整体损失率在50%以上!

而如果统算整个八分区二十三团的话,那么从战前拥有三个满编建制营的2多人主力团,但最后平安撤退的只有多人,部队整体损失率更是高达88%!而由于我军干部冲锋在前的作战传统,二十三团的各级领导更是损失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五一大扫荡之中,仅23团牺牲的主要干部就有:

23团团长谭斌、

23团副团长赵振亚、

政治处主任孟庆武、

一营教导员王佐文、

一营副营长戴敬武、

二营营长邱福和、

二营教导员彭泽、

侦察科长杨克夫等等。

另有三营主要干部在东西张岗村战斗中或牺牲或被俘,就此下落不明。

整个23团领导层,陨落者十之八九!

致敬先烈、治史铭记!

二、突围后的会师

另外除牺牲人员外,还有县志说此战团政委姚国民也身负重伤。不过经小编天刑17仔细比对考证,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当时在团营各级干部大量损失的情况下,带领剩余战士突围的,就是团政委姚国民和一营长刘江亭两位主要领导,他们都没有负伤的纪录。

而另一个证据就是,在顺利突围以后,姚国民政委就立刻担任了重编以后的二十三团团长,主抓部队的重建工作,并且在十月就带队重返根据地继续战斗。所以很明显,在东卷子村突围战斗中,姚国民政委没有身负重伤。

他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是屡立战功,建国后于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并先后担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等职务,为我军工程兵和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让我们言归正传,当时二十三团突围以后,发挥了自己“飞毛腿”的优势,一路向东急行军。当时有个好处,就是当地可不是冀中地区那样,鬼子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而是大部分都是八路军师的游击区。

二十三团在东卷子村被围以后,已经通过电台报告给了师。指挥部立刻派出了在附近的教导六旅16团,日夜兼程赶来增援。不久之后,两军就通过电台联络上了,最后顺利会师,宣告了突围的彻底胜利。

在东卷子村突围和友军会师以后,23团一营的战士们又继续前进,最后到达了海边,在黄骅县的浪坨子,他们乘坐渤海支队的大木船出海,最后到达了根据地的八大祖老爷庙一带,这才算是终于安全了。

三、二十三团的重建

到达渤海地区以后,部队立刻开始了休整重建工作。因为队伍损失较大,急需补充,因此当时分区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参谋长李弗畏召集会议,当即决定把冀鲁边区地委宣传部长王均同志带领的新兵营(番号是分区警卫营)补充给了该团,恢复了23团的番号。当时决定由姚国民政委接任团长,王均同志任总支书记。

因为兵员不足,新的二十三团由营团制的主力团,改为小团(基干团)编制,全团仅有两个营多人。下辖1、2、3、4连及反坦克炮连、特务连六个连队。

而关于这个反坦克炮连,曾经一度让小编天刑17非常迷惑,这反坦克炮可是稀罕物儿,当时仅有八路军总部炮团有一门37毫米反坦克战防炮当做教学用。这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居然有一个炮连?这火炮从哪里来的?该连究竟有多少门?装备的究竟是何等型号?这些都一无所知。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23团实际只有四个连,所谓反坦克炮连和特务连,都是只有番号而无建制。历史真相如何,还请有了解军史的方家指点。

二十三团重建以后,立刻在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投入到了紧张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去,部队采取以老带新的原则,进行了刻苦的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战斗力。

四、主力部队离开后的八分区

在敌人的五一大扫荡的后期,八分区的主力部队,包括主力团23团,基干团30团和分区领导机关,都在战斗中遭受了严重损失,地方*政组织由于人员的离散,一是也全部陷入了瘫痪状态,地方*政组织也都转入秘密活动。

敌人在原八分区根据地普遍建设据点,组建了伪维持会,到处挖封锁沟,实行囤驻围剿。当时的我根据地全部处在敌人碉堡据点的火力控制之下,敌人岗楼看见有人,就会胡乱开枪射击,因此白天群众都不敢出村。根据地平时萧条无比,路上根本就看不到人,晚上群众不敢点灯,汉奸特务和日军四处乱窜,无恶不作,根据地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为了配合地方*政组织恢复当地县区的武装,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八分区在白洋淀召开会议,决定重建饶阳、武强、献县根据地。

当时最先返回根据地的,是武装工作队。当时是在年八月的时候,利用青纱帐已经起来的有利时机,八路军的武工队回来了!当时是由八分区作战股长晓冰、宣传副科长龚友源带领分区的一个警卫排,再加上精选出来的参谋、干事、侦察、通讯人员共约八九十人,由任丘、河间,大城经过河间的二河套地区,重新返回了原献县7区所在的山秋、孝举一带。

在这里,武工队与7区的区委,以及坚持在李虎、范庄一带的4区区委取得了联系,建立起了进入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地区的第1个立脚点。当时这只七八十人的武工队的番号,是饶武献支队,这就是后来的八分区37地区队的前身。当时的工作队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收容反扫荡中的失散人员。

当时在滹沱河北岸、河间、肃宁一带地区,我军有不少失散人员,还有被敌人抓去以后找机会逃回的人员,以及被群众掩护下来的伤病员。这部分人陆续归队以后,部队迅速发展到了几百人。

2.恢复交通线。

另外的任务是逐步恢复饶阳、武强、献县等地的情报站和交通站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后,通过地下*员的关系,武工队与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金城、组织部长罗玉川,敌工部长张之声,饶阳县委书记冀行,武强县委书记马庆云,献县县委书记薛坦,都建立起了联系。

3.重建根据地和修械所

与此同时,武工队还在饶武献三县结合部的豆村、豆店、小韩村一带,初步建立起了部队的后方,重新建立起了根据地。尤为重要的是,当时在小韩村我军还建立起了一个地下简易的修械所,可以修理配置简单的枪支零件,并且能翻造复装子弹。

部队有了根据地以后,并且有了武器以后,再加上以前被打散的人员陆续归队,不久之后就由七八十人聚集到了多人。由于人员的增多,根据当地形势和斗争的需要,我们按照活动区域分编了三个大队:

在沧石路以北,武强县地区活动的,称为沧石大队。

在滹沱河以南,主要在饶阳地区活动的,称为滹沱河大队。

在藏桥以北,主要在献县的第四区第七区活动的,称为东边大队。

三个大队成立以后,主要当时以班排为单位分散隐蔽活动。他们一方面继续收容失散人员,熟悉地方的情况,另一方面恢复建立起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当时他们采用化装袭击和单打一的办法,打击最大恶极而且活动嚣张的汉奸和伪军,不仅鼓舞了我军民的士气,还大大的震慑了敌人。

五、主力部队返回根据地

部队在恢复了23团番号以后,又经过了两个月的休整和训练,在年的10月份的时候,由新任八分区副司令员李弗畏(分区原参谋长)、副政委张逊之(原政治部主任)带领,在老黄河口的郭局子上船,经过盐山和南皮县,返回了冀中根据地,继续坚持反扫荡斗争。

主力部队的归来,立刻在根据地敌我双方之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新一轮敌我双方的斗争,正式开始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的反扫荡战斗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