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饶阳郭村高台曾经名震四方 [复制链接]

1#

提起位于县城西南一隅的郭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颇为壮观的秧歌队。而对传承百年的唱"高台",却知之甚少。

我家老宅居郭村"长安街"偏东路北,与村委会仅一墙之隔。十多年前我退岗后常骑车回家,看望二老双亲。

离家还有一段距离,远远的就能听到从村委会传来的优美的皮黄伴奏,动听的锣鼓点,还有激昂高亢的唱腔: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派来的兵??。

有乡亲告诉我,咱村集日,村里的京剧票房都举办演唱会,票友中有来自安平、深州,更多的是里满乡各村票友。这些票友赶集唱戏凑热闹,扮相有老生、青衣、花脸等,可以说门类齐全,观众也很多。为乡亲提供精神文化生的同时,村中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也爱好京剧艺术。在县城夕阳红京剧社,虽不算常客,也算得上半个戏迷。每次回老家,除照顾老人,时常泡在票房,看到戏里戏外的乡里乡亲,那些熟悉的面孔,愈感家乡情怀倍增。放开吼咙,来上一段花脸唱段,享受这特有的文化大餐,简直比吃蜜还甜。

村委会院子里,看戏听戏的年长的村民居多,我常与他们拉家常捞坑。有乡亲说咱们郭村人们"闹戏",老年间郭村"高台"四村八乡很有名气,并且已有近百年历史。

人们嘴里的"高台"是什么?简言之就是空旷处搭戏台,用木头、板块、帐篷等搭建,专门用来唱戏。

郭村在附近一带是大村庄,土改后,人们翻身做主人,无比欢欣鼓舞。于是,就用唱高台抒发心中的高兴,那时村里就有了较为成型的"高台",学唱的是京剧。角色大都是本村的村民,有侯树峰、王宝奎、小大卷、王焕章、王丑务、刘老虎等,还有李灵旨姑娘等,都是些戏曲爱好者。戏曲彩唱的戏装、行头、道具等,有人捐献。一些爱好者学唱戏,常从家中背上几升高粱、玉米、交给管台口的负责人。学戏多是晩上,学习唱段、身段、表演。当时组织者是侯树峰、王宝奎。

郭村京剧的传人是王子风(村民王宗培的叔叔)。他抗战期间在部队里是文艺骨干,后来转入北京戏曲学院工作。他时常回老家,在村中培养了好多京剧戏迷们。组织者侯树峰抗战时曾任饶阳县三区副区长。

后来侯树峰就是回村后,担任村长,在他的带动下,郭村京剧业余戏班子很快初具规模。文场、武场、排练大家兴趣高涨。排练的传统戏有三娘教子、乌盆记、借东风、铡美案等等。边排边演出,很受观众喜爱。

在演出传统戏的同时,大家还配合当时国内形势,自编自演些小曲目。如:土改斗地主分田地时自编的《抠门土老财》。

剧情开始,老生扮演者王焕章,头戴富贵?,一手拿文明棍,一手拿算盘,两撇小胡子,很是形象,只见他还眼戴墨镜,身穿马掛,腰后一大铜铃。越看越让人忍俊不禁!

锣鼓点敲响出场念白:南村老财张,心狠我比豺狼,穷鬼分了地,气煞病一场,哎呀……。家中女奴由李灵旨饰演,她边跑边唱:施巧计逃出虎口,找*啊今日出头?。二演员碰面对唱,观众掌声不断齐声喝彩。

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主人,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大家携手共建美好新农村。旧貌换新颜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那时受石家庄梆子剧团演员王树行的熏陶,他是郭村人(爱人王秀珍近当家我的姑)他常回家来,慢慢学唱河北梆子的人越来越多。村里齐妞才、白秀停原来曾学过河北梆子,也辅导学员。学戏的有:王秀灵、魏秀菊、李玉旨等,还有敲鼓点的,拉弦的。练武戏的有:生财、白突、侯贤、刘老虎、王歹、王丑务、李小灿等等。

笔者为了多方了解郭村戏曲的事,我走进了早年出嫁靳庄村王秀灵的家门。她今年85岁高龄,独居小院。院里蔬菜绿意葱生,我说明来意,他格外高兴,说:说给俺娘家人,我身板硬朗,院里的菜全是我种的。

我们说起当年郭村唱"高台",她兴致来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她说:解放初,我十三岁学戏,当年登台演出。都是穿衣戴帽彩唱,团里20多个人,负责台口是齐妞才,她会戏多,我们几个年轻人都称她为师。我学的胡子生,魏秀菊、白秀停是青衣,王丑务、王歹是老生、黑头。我们唱的戏有:《柜中言》、《四郎探母》、《江东计》、《黄鹤楼》、《调冦》、《定军山》等。

她说:在《辕门斩子》中我演赵八王,魏秀菊演杨六郎。说着说着老人开唱了,词意大概是(八王爷唱):宗保身犯何等罪,因何故绑法标要儿性命?杨六郎唱:八王爷进帳问此话,君问臣来不敢答,他领人马去瞭哨,不该私自把亲招?。

我问:你这么大岁数了,嗓子还是这么好?她高兴地说:70多年了,那段美好的时光我时常怀念,时不时地我就唱上几句。在这村里男的女的都爱听我唱。我们那帮子人没几个了,说着说着老人有些伤感。我忙插开话题问:你们当初都在那里演戏?咱村北大轻(坑)高家街上,我们连唱了三年,都是搭高台,在正月、二月里唱。那观众多得挤疙瘩呀!我们演出还去过去过榆科、南北史村、东蒲疃、北河柳等很多村。

我说:你们唱戏开心吧?她說:哎一个字,就是迷,迷唱戏。

记得那次在深县西午村唱戏是在秋后,天上还下着雨,人们打着伞看,高喊:开箱吧!开箱吧!

那次在村里唱了两天。雨不停结果把"高台"冲坏了,顶子也漏雨。没法停唱了一天,观众要求重新搭台又演了三天。

我又问老人:还有记忆深刻的事吗?她说:我们唱"高台"的观众喜爱喝彩,可有唱"卖台"的演员参加时,这戏就更红了。我们问:什么是卖台?老人说:咱村里有好多正式演员在外地剧团里,他们回家同我们一起唱,这戏越唱越红,观众更爱看。

我走在回家路上,思绪万千饶阳县梆子出名,郭村梆子也名气不小啊!

现在郭村京剧票房的兴起,得益于本村退休教师李书宗。他平生爱吹拉弹唱,皮黄操琴能手,他的京胡音准好,节奏感好,揉弦、换把技巧娴熟,表现力强。戏曲学唱寓教于乐,

拉二胡的是王冬标,敲大锣的是王林种,敲小钹的是王入队,乐琴是王玉伏。他们常常相聚一堂,熟练地敲打着:凤点头、长锤垛头、四击头、纽丝等等。有板有眼的京韵味很是动听。

票房中有很多唱的不错的票友,如:东里满何顺波(老生),王屯刘巧真(青衣),固店苏俊云(青衣)等等。参加过衡水京剧大赛获奖的有:郭村王庆庭,人称童祥苓的弟子。"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舒豪情奇壮志面对群山一一一一。激扬高亢荡气回肠。东里满何大劝唱马派"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空城计》中:习天书学兵法易如反掌……声情并茂娓婉动听。据说大劝曾受京剧界高人指点。

郭村票房的兴起,正是国力大增乡村文化振兴的初期。我县许多文化中心功能配套设施得以健全。根据我村票房初起现状,李书宗写了报告,约我一同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后来,县文化局尽努力满足了我村票房要求。给配置了京剧几大件,乐琴、鼓、大锣、小钹、京胡、二胡。戏迷们热情更高涨了。

我同书宗原为同事,在本村任民办教师,那时他兼任高年级音乐课。他学拉京胡进取心很强我爱听京戏,有时跟着哼唱,他说我有唱花脸天赋,曾鼓励学唱。后来我回老家就和他和上一两段,他总是耐心指点。一次他驱車拉着我村王宗培、多头去东里满文化活动中心,有何大劝和好多戏迷。我放开喉咙唱:将相和,探阴山唱段,书宗那美妙动听的琴声,使我激情倍增,难忘那次观众们给的掌声。

郭村票房余音绕梁,李书宗和他同伴们,曾多次深县、安平、饶阳附近村庄为观众演唱京剧,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曾多次进饶阳县城,步入京剧社,饶阳电视台几次录相播放。正是:生旦净末丑,皮黄伴春秋。八方才艺展,农家乐悠悠。

勤劳本份、淳朴善良的郭村村民,风清气正良好的郭村村风,无疑是连绵不断地渗透了百年戏曲文化底蕴。

/p>

附:郭村专业戏曲演员名单:

王宝奎饶阳、景县京剧团

白秀停武邑梆子团

*旗景县京剧团

刘典帮景县京剧团

刘虎成山西武台县晋剧团

王树行石家庄梆子团

王焕章河南新乡县京剧团

齐元林饶阳梆子团

陈雪梅饶阳梆子团

杨运芳饶阳梆子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