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这个词是这些年来才开始流行于社会的,至于具体到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已经完全记不清了。
仿佛雨后春笋;一夜之间、遍地突然怎么会冒岀如此多的“啃老族”。
坦率地讲;把“啃老”这个词广泛用于现代年轻人身上、不仅仅只是悲催;似乎更多的是残忍和有些不地道。
之所以悲摧、是因为它并非虚构而形成了许多的家庭事实、并且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残忍和不地道的就在于、莫名地给现代年轻人冠其“啃老”之名;不仅仅只是给他们雪上加霜、而且彼此间少了许多的尊严和信任。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般窘况?
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社会——经济;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无论从道德伦理、还是传统观念和历史文化所涵盖的各方面生活内容来讲;当父母把自己的子女尽其所能地抚养教育成人走进社会后、应该算是尽到了所有责任,今后的道路是该由他们独立完成和自己去走。
子女的独立是与社会所衔接的;所要承担的是社会义务、还是家庭责任?
其实,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承担社会义务,是要讲道义的;而对于家庭责任来说,不仅仅只是夫妻与子女这么简单的关系,还有人老色衰的父母以及担负承上启下的功能。
一个原始家庭,原本为儿女操劳大半生的父母也该为消耗过的所有精力一方面休养生息;同时也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完成未了的心愿。
事实果真能够如此吗?
曾几何时,似乎在可以松一口气的背后、仿佛才是厄运的开始。
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的充盈,活在当下似乎足以能够使人得到满足、也会感觉到快乐与幸运。
但是,在看似快乐与幸运的背后却蕴含着太多的沉重、乃至辛酸。
普通子女来自普通家庭,维持正常生活是他们仅存于社会的基本形式与内容。
社会总是要变革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初始,能够改变命运者大体主要分几种类型:一是家庭背景者;二是强梁僮仆者;三是穷困潦倒者。
在现实生活中,这几类人虽已属于小众群体,无论纠集一起或散落于社会各角落,只要有机会、自然是伺机而动和时不我待。
能力、努力、敏锐、机会、时运,偶然和必然都贯于其中。
成功者自然成为社会精英,失败了大不了再打回原型。
汉高祖与楚霸王的初始末端不都是一场带有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悲喜剧。
你不得不承认;成王败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理。
而真正的社会主流依然属于安平乐道、勤于息作的大众普民。
这些人看似平庸无奇、却很普遍;而且命运似乎已是不易改变。
这样的普遍;即顺应历史,也符合现实,否则就没有“英雄”和“精英”这一说!
而今天的社会发展,似乎要完成对历史的颠覆。
人们所要面对的一方面受经济压迫;另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和传统观念的重新认识和不断挑畔。
在新形势下的家庭与社会的经济形式和相互关系,到底有没有“啃老”一说?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看似一句极为普通的话,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同样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意义就是谁来“奋斗”、谁在“牺牲”?
奋斗的目标是什么;牺牲的代价又如何?
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是;虽然现代人在“奋斗”、而被“牺牲”的却是过去人;“奋斗”的目标是想过有品质的生活。“牺牲”的代价却是;让牺牲的人继续“牺牲”,直到吃干榨尽、老无所依。
为什么会走到如此不堪的这般境地?
事实上是;现代新新人类;如果想完全靠个人力量建立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些绝对?
而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是;既使有能力者、也只能是个例,这是一种无奈。
难道是因为这些人不努力?
那倒未必。
只能说:生活在现实中、人们的诉求与愿望已经完全超过了预期。
这样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无论他们怎样努力,过高的期望值是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既使如此,也未必能够完成他们心中的夙愿。
生活带给他们的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精英社会,不是普通人的社会。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想要达到同样的理想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再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不要去努力和奋斗了?
如果那样认为;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何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