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大概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439825.html重庆市-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围棋,又称为“弈”。围棋的“围”是围而相杀的意思。“棋”即棋子,行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故称“围棋”。先秦关于围棋的记载很少,偶有提及也是把围棋看作一种游戏,并没有涉及对围棋义理的探讨。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可见,孔子也只是把围棋当作一种需要投入心智的游戏。秦汉时期,社会热衷博戏活动,博戏变化简单,与技艺性强、需要更高修养的围棋相比,更易被大众接受,于是出现了“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现象。班固有感于以上现象,作《弈旨》以弘扬弈道。在《弈旨》中,班固提出了围棋之设乃效天法地,围棋之行乃模拟天地之运。经过这样的解读,围棋之义理得以确立,并实现了与《周易》道的相通。东汉李尤在《围棋铭》中说:“局为宪矩,棋法阴阳。”阴阳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周易》认为可以以阴阳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围棋子分黑白,古人把直观的黑白棋子与阴阳联系起来是再自然不过之事。“棋法阴阳”,除了指出黑白棋子象征阴阳这一表象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含义。《周易》卦象的基础是阴阳二爻,阴阳二爻按照阴阳二气的消长,排列组合形成卦象;围棋棋局的基础是黑白棋子,黑白棋子依照弈者的构思相互作用,勾连列布形成棋局。二者形式相近,不同之处在于阴阳二爻的变化是阴阳二气消长的结果,黑白棋子的列布则是弈者构思的产物。“棋法阴阳”,就是指黑白棋子的列布应符合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一观点的提出,明确了弈者对棋局的构思应当效法阴阳消长之道。清人翁嵩年在《兼山堂弈谱》的序言中说:“弈者变易也,自一变以至千万变。”强调了变易在围棋中的重要地位。翁氏关于“弈”之变易的论说源自《周易》变易思想。变易思想也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而围棋最明显的特征及最精妙的所在也是变化。《棋经十三篇》说“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周易》中变化的具象是易卦,易卦是变化无穷的,可以用易卦的变化无穷来解读围棋的变化无穷。围棋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无功能规定,决定棋子作用的是“时”和“位”。在《周易》中,“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四时”之“时”;一是“待时而动”之“时”。“四时”之“时”和“待时而动”之“时”,二者都与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一定的“时”,就应该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是遵从天道。“位”则指阴阳二爻在《周易》六十四卦卦体中的位置。《周易》以卦的形式模拟客观世界,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应有自己适当的位置,如果位置关系发生错乱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当位”与“得位”就成为《周易》重要的价值取向。在《周易》中,“时”和“位”是天道运行的体现。围棋境界的高下就在于对“时”与“位”的把握,“时”来能趁“时”而动就会有所得,棋局的进程就是在天地之间以“时”为条件不断选择“位”的过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周臣传》中说:“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欧阳修用围棋“当位”与“得位”比喻用人要把他放在确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围棋经由《周易》哲学思想的解读,建构了与《周易》道相通的围棋之道,围棋也被赋予了哲学内涵,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围棋之道确立后,其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产了深远影响。魏晋时期,围棋成为魏晋风流的标志之一。到了唐代,围棋正式与琴、书、画并称,成为文人修养的象征。
(摘编自张东鹏《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在先秦少有记载主要是因为围棋义理过于深奥难以发掘,且时人耽于博戏,不喜弈道。
B.班固明确了围棋义理,并将之与《周易》相联,这极大地扭转了当时社会不重视围棋的局面。
C.阴阳二爻和黑白棋子分别是卦象与棋局的基础,前者需要排列组合,后者需要勾连列布。
D.围棋在魏晋成为名士风流的标志,意味着其己脱离游戏属性成为拥有哲学内涵的文化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兼山堂弈谱》与《棋经十三篇》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变易是围棋的重要特征。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介绍了《周易》中关于时的两层的含义,并阐明了二者的主次关系。
C.文章基于对《周易》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出了围棋境界高下在于对时与位的把握的观点。
D.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围棋与《周易》之间的联系,这对我们了解围棋之道具有启发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博戏,围棋技艺性强的特质更能吸引修养高的人参与,这为弈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围棋已被古人赋予了许多内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可能会挖掘出其更多的哲学内涵。
C.本身无固定等级与功能的棋子,如果被弈者择机置于适当的位置就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D.“治国譬之于弈”与“治大国若烹小鲜”充分体现了先贤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道理的品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人们
①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④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⑤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⑦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⑧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⑨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了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⑩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入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4.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荷马、阿炳、柏拉图、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
B.生逢乱世的阿炳流浪街头,演奏有时只是为了吃口饭。苦难和坎坷通过他的大脑变成宝贵的经典音乐流传下来。
C.虽然苏格拉底影响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许多人,但因为其超前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最终被当做异教徒处死。
D.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是因为“道大不能容”。
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历史伟人的磨难史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厚实,题旨深远。
B.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描述的作用是说明他饱受生活的磨难和屈辱。
C.全文运用引用、排比等手法形象展示了伟人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D.本文主要通过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伟人们的崇敬之情。
6.文末说,伟人的生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请概括“相似”的主要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立成都。会商、邓间有警,命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驿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沪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曰:“刘整无故而降不可信也。”元振曰:“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且整本非南人,而居沪南重地,事势与李全何异,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效死乃其分也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而先下马,与整相见,示以不疑。明日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献金六千两、男女五百人,元振以金分赐将士,而归还其男女。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造金银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赐锦衣一袭、白金五百两。入朝,又赐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黑马卒,元振居丧,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路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九》,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B.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C.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D.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使,唐朝始设,初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以节度使兼任,元朝有时也设此职。
B.蜡书,又称蜡信,是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C.居丧,也称丁忧,古代官员在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期间须停止娱乐活动以示哀悼。
D.路,起源于宋,最初具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域,元代在行省之下设路。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元振洞悉时势。他认为宋朝赏罚不明致使将士离心,又结合刘整的情况,判定刘整是真心请降,于是前往泸州。
B.刘元振关心将士。他曾经将刘整所献的六千两金分赐给将士们;在食物将尽之时,他杀掉所乘的马来犒劳将士们。
C.刘元振有大局观。俞兴围攻泸州时,虽情势危急,但他认为刘整以诚归降且泸州关乎国家利益,所以仍坚持守城。
D.刘元振善于变通。守泸州城时,他私作金银牌以激励将士;其父去世后,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2)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贞祐中,陈和尚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以《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始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赦,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岁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救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徽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走钧州,城破,陈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诣行帐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噗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选自《金史·完颜陈和尚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B.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C.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D.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
B.《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
C.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陈和尚多遇贵人,逢凶化吉。被北兵俘虏时,得遇大帅喜爱,让他随身听命;因故入狱后,皇上又赦免了他。
B.完颜陈和尚能武好文,才华出众。他所任官职均为武职,但喜好史学、文学,一直被视为优秀人才,得王渥授业。
C.完颜陈和尚心系家国,正道直行。他羁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设法逃回祖国;帮助兄长处理军中事务时,依理依律。
D.完颜陈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钧州城破时,主动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坚决不肯投降,感动了敌方大将。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
(2)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北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入题,点出暑热,“屠”字用得尤为精妙,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颔联紧扣“暑旱”写,“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颈联宕开一层,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世界。
D.本诗想象奇特而不怪谲,思路广阔,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思想。
16.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前集》中盛赞此诗“识度高远”。请你结合最后两联,对刘克庄的这一说法作简要阐述。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描写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不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个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这类例子,即便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所以提出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使标点符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_____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都加有句读符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数不胜数非同小可自始至终
B.南辕北辙数不胜数非比寻常从头到尾
C.南辕北辙不胜枚举非比寻常自始至终
D.大相径庭不胜枚举非同小可从头到尾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汉代,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B.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读书人,让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C.到了汉代,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所以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D.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②,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在中国古代,③,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年东京奥运会,于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引起人们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