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503615.html春秋东郓故城、西汉东莞县城遗址,位于沂水县沂水镇北20公里,高桥镇驻地东4.5公里处的徐家荣仁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时期鲁有二郓,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即鲁昭公所居之郓,公元前年鲁成公所筑,《左传》:成公四年“冬,城郓”,因位于鲁国西部,故又称西郓;一在今沂水县东北,公元前年季孙行父所筑。《左传》: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因位于鲁国东部,故俗称东郓。东郓位于春秋莒、鲁交界处,故长期为莒、鲁所争。《左传》、《汉书·五行志》等书关于“东郓”有如下记载:
文公十二年(周顷王4年,齐昭公18年,公元前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文公)十三年,先是……季孙行父城诸及郓。师古曰:“事在十二年。诸、郓,二邑名也。诸即琅邪诸县也。”
成公四年(周定王20年,齐顷公12年,公元前年)冬,城郓。九年(公元前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遂入郓。
襄公十二年(周灵王11年,齐灵公21年,公元前年)春三月,莒人伐鲁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昭公元年(周景王4年,齐景公7年,公元前年)春三月,季武子伐莒取郓。秋,莒展舆立而夺群公子秩。公子召去疾于齐,齐公子鉏纳去疾,展舆奔吴。叔弓帅师疆郓田。五年(周景王8年,齐景公11年,公元前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秋七月,公至自晋,莒人来讨。戊辰,叔弓败诸蚡泉。
定公七年(周敬王17年,齐景公45年,公元前年),先是定公自将侵郑,归而城中城。二大夫帅师围郓。师古曰:“事并在六年。中城,鲁之邑也。二大夫谓季孙斯、仲孙何忌。”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年),田常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琊),自为封邑。琅邪(琊),今沂、密等县是。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年),齐人俫归郓、讙、龟阴之田。师古曰:“定公十年,公于齐侯会于夹谷,齐侯欲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命士众兵之,齐侯乃止。又欲以盟要公,孔子不欲,使兹无还以辞对。又欲诈享公,孔子又距而不受。于是齐人乃服。先是季氏之臣阳货以郓、讙、龟阴之田奔齐,至此会,乃以归我。”
又《水经注》记载:“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左氏传》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今安丘市石埠子村)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
西汉时期,沂水地东境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莞县。东莞县,汉置,治今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史记·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东莞,索隐志属琅邪。王子号:城阳共王子。元朔五年(公元前年),侯吉有痼疾,不朝,废,国除。”《汉书》(3、4页):“琅邪郡,秦置。莽曰填夷。属徐州。县五十一:东莞,术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三,行七百一十里,青州浸。(孟康曰:‘故郓邑,今郓亭是也。’师古曰:‘莞音官。术水即沭水也。’)”《沂水县志道光志·纪事掌故》:“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王子吉为东莞侯。”
东汉时期,东莞县属于徐州瑯琊国。《后汉书·地理志》载:“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十三城。……瑯琊、东莞,有郓亭。”《续山东考古录》载:“后汉末于东莞县地置东莞郡。”
北魏时期为东莞县,属南青州东莞郡。《魏书·地形志》载:“南青州,……领郡三,县九:……东莞郡,领县三:莒、东莞、诸。”建安(—年)中(后汉末)于县之团城置东莞郡,隶青州,东莞县属之。《水经注》:“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会贞按:“东莞县城即团城,郓亭在团城东北,则非县城审矣。汉建安初,置东莞郡当在此。古郡国与所治县多不同城。《寰宇记》东莞郡,晋惠帝自东莞移理莒城。盖谓自东莞县地移莒也。因郡已徙治,故谓之故东莞城。”魏文帝黄初,为—年。黄初中,大约在年左右。这里所说的“团城”,为当时的东莞县城,即今沂水县城;“东莞城”,亦即东郓“郓亭”,为当时的东莞郡治,即今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附近。因“古郡国与所治县多不同城”,当时的东莞郡治并不在东莞县治(今沂水县城)。三国时期的东莞郡辖7县,临沂境内有3县:东莞、东安、盖。
两晋时期为东莞县,属徐州东莞郡。魏罢东莞郡。晋泰始三年(年),又置。《沂水县志道光志·纪事掌故》:“晋武帝泰始元年(年),封叔父伷为东莞王。咸宁三年(年),徙东莞王伷为琅邪(琊)王。”《晋书·地理志上》:“太康元年(年),分琅邪置东莞郡(治今沂水城)。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东莞,故鲁郓邑(治今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太康十年(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晋元康七年(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移治东莞郡城,遗址即今沂水县城)。”《嘉庆重修一统志·沂州府·沂水县》:“东莞郡,太康十年,徙郡治莒,以东莞为属县,宋初因之。”《沂水县志道光志·纪事掌故》:“晋惠帝永熙元年(年),以东安县公繇为尚书左仆射,晋封东安王,寻免。”《沂水县志道光志·纪事掌故》:“东晋元帝大兴二年(年),泰山太守徐龛以郡叛,破东莞。遣太子左卫率羊鉴为征虏将军,督徐州刺史蔡豹等讨之。太宁二年(年)春正月,后赵将兵都尉石瞻取东莞。安帝义熙五年(年),刘裕伐慕容超,至琅邪(琊),次东莞,登团城。超败绩,遂执之,青州平。”隋时东莞县属高密郡。
关于东、西二郓的关系,陈槃在《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中说:“郓本是鲁、莒间附庸小国,鲁、莒所争,鲁得之则附庸于鲁,莒得之则附庸于莒。郓有东西二郓,东郓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四十里;西郓在今郓城县东十六里。东西两郓,相去四百数十里。盖旧居西郓,东郓其迁地。”因为“郓”、“莞”两字古音相近,又因古代莒、沂两地盛产莞草(即蒲草)和莞席,当地以此为生活主要来源,所以春秋时期的“东郓”,到了西汉时期,就改名为“东莞”了。
关于东郓故城址位置,《汉书·地理志》记载琅邪郡有东莞县:“琅邪郡……县五十一:……东莞,术水南至下邳入泗。”三国魏孟康注:“故郓邑,今郓亭是也。”班固的自注说明西汉东莞县境内有沭河之源;孟康的注释是说:西汉东莞县与春秋之郓邑、三国时期的郓亭三者为一址。该郓邑是春秋时期莒、鲁两国长期争夺的地方,或属莒国,或属鲁国,因鲁国有两个郓邑,莒、鲁所夺之郓邑位于鲁国东部,故俗称东郓。
成书于东汉末、三国初的《水经·沭水》篇记载:“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东南过其县东。又东南过莒县东。”这段文字记载了沭河发源于东莞县境,而且东莞县城位于沭河西岸。郦道元《水经注·沂水》篇说:“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指出东郓即“郓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郓,春秋鲁地,在山东沂水县北。”《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标注:团城在今沂水城一带。《郡国志》“今团城东北四十里”,即今高桥镇东徐家荣仁附近。
今沂水县北约45里处的高桥镇徐家荣仁村有春秋古城遗址,即故东郓城址。此遗址位于沭河上游,距沭河之源——沂山不远,与《汉书·地理志》“沭水南至下邳入泗”,《水经·沭水》篇记载:“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东南过其县东”,《水经注·沂水》篇“今(团)城北郓亭是也”的记载相符,新编《沂水县志》、《临沂地区志》以为即春秋东郓遗址、西汉东莞县故址。
如今遗址保护范围为故城东西米,南北米,东至沭河,西至公路,南至袁家荣仁,北至公路为控制地带。遗址内不断出土春秋时期文物。5年前后,此地曾出土一批鹿角、马镫、石刀、砚台、坛子、盘子、碗等文物。
遗址所在的徐家荣仁村,位于高桥东4.5公里,沭河西岸,地处平原。盛产白菜、芹菜等。传说以前村民希望繁荣,注重仁义,故以“荣仁”为名。沿河有四个名“荣仁”的村,冠以姓氏称谓,分别为徐家荣仁、袁家荣仁、张家荣仁、申家荣仁。(《沂水县地名志》,沂水县地名委员会编,年3月)如今该村为有名的板材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