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自古商贸繁荣,而安海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古镇。安海的古代商史,可远溯到唐朝年间,历经数个朝代,素以“安平商人”名号行贾天下而闻世。早在年,安海就成立商会,这是福建省第一个镇级商会。△许师伟/摄
01
古镇商人的家国情怀安海地处福建东南海隅,古称“湾海”“安平”,是闽南著名海港古镇,商贸业历史悠久。年,安海税厘局长郭士琛违反税则,用武力强迫商户缴纳“坐贾铺捐”,由厦门进口货物,须征收二次税,即所谓“两验税”,遭到了商户的集体反对。因为这意味着安海的商户要在厦门和安海分别交一次税。泉州税政局的负责人袒护安海税厘局长,置诸多商户的控告于不顾,而且要抓带头的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安海的商户们公推倪世桢、旅日华侨陈清机负责交涉,组织“安海商务维持会”,这便是安海商会的前身。在大家的努力下,安海税厘局长被罢免,商会也因此树立起权威。年,安海商会正式成立。△安海商会《安海商会志》编委会主编高俊仁介绍,安海商会成立以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安海对上、对外的事务,大部分由安海商会出面协调处理。商户们一有争执,就会请商会调停。而此时,世界风云激荡。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总长度超过万英里的公路,组成全国公路网的构想。安海商会的领导者之一,陈清机马上响应孙中山“实业救国”的号召,回到家乡安海创办了泉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闽南地区最早的客运公司。当时的经费使用股份制,分成股,总筹集资金25万元。这些资金80%是华侨投资,安海的商户也积极参加,大大小小达到了66户。年,从安海通往泉州的泉安公路全线通车,这是福建省第一条民办公路。接着,泉安公司又修筑了近十条公路,总长达到公里。在它的影响下,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闽南地区刮起筑路的热潮。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泉州、厦门、漳州之间公路成网,四通八达。泉安公路的开通,对于闽南经济的拉动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厦门开埠。人员货物往来都要经过厦门港,于是泉州各地的人员、物资就从泉安公路汇集到安海,再换成轮船运到厦门。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安海商人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从安海白塔到原来的泉安公司旧址这段路,曾被命名为“五卅路”,就是为了纪念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当时的噩耗传到安海,安海商会就联合各界举行了五千多人的反帝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面抵制英、日货进口。连泉安公司向英商订购的大批汽油也被挡在了国门之外。△郑宗娟/摄年,安海商会倪世桢作为代表参加中共泉州负责人李刚召开的抗日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号召大家在自己家的土地上进行一场焦土抗战,毁掉任何可能会被敌人利用的财物、设备和房屋。这个提议得到了安海商界的广泛支持。为了不让日本人的汽车、坦克过去,泉安公司主动把公路全部挖成“Z”字型,损失惨重。自毁公路无异于刮骨疗伤。当时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泉安公司有股东犹豫了,写信询问陈清机的意见。陈清机在回信中非常决绝地写道:“此番危急存亡之秋,华侨死狂捐筹接济计以千百万之钜,何恤此区区事业贡献政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陈清机破釜沉舟的勇气鼓舞了泉安公司的股东们,这种革命热情影响了整个安海的商界。
02
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
安海的商界精英,许多人具有民主革命思想和怀有“实业救国”的抱负,他们为地方建设、为商民百姓做了许多工作。今天,安海明善堂仍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培基小学旁边,明善堂的办公地点就坐落于此,他们的创始人林瑞佑、林瑞岗兄弟的故居就在一街之隔。△林瑞佑、林瑞岗兄弟故居林氏兄弟主要从事粮食生意。弟弟林瑞岗先跟父亲到厦门学做生意、当学徒。因为聪明,又读过书,受到老板重用。老板派他到各地去做生意,所以林瑞岗掌握了一手经商的好本领。生意越做越大,走南闯北的经商生涯让林氏兄弟看尽人间百态,回到故乡之后,两兄弟觉得应该为家乡安海做些事情,明善堂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明善堂专门接济安海的贫困百姓。林氏兄弟二人在安海三里街买下十几家店面,以店租收入维持明善堂的运转。有了稳定的店面租金,明善堂的慈善就有了资金来源。年,为普及教育,当时主持明善堂的乡绅王台石征得海内外有关人士同意后,将明善堂的堂产用于创办培基小学,三里街的店铺租金收入也转为学校的开支。这是安海首家拥有固定经费的学校。达则兼济天下似乎成了安海商人的共识,这些在商海中闯出来的安海人从来不忘回馈社会。他们兴建学校,修桥铺路。成立教育、见义勇为、生命救助等各种基金会。安海商会*委书记林荣钳说,近年来安海商会会员企业所捐赠的善款总额超过了20亿元。年,养正中学筹建新校区,安海商会发动会员企业捐资,不到一周时间,就筹集到了一亿八千多万元资金。
03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明朝史学家何乔远曾将安平商人与徽商相提并论:“徽州以一郡,安平以一镇,其贾行遍天下者,安平人却与徽州人相类”。敢为人先似乎是安平商人深植体内的精神。别人还在探索之时,安平商人早已迈出了第一步。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安海商会的工作人员就跑到广州,通过广交会联系华侨,请他们回乡办厂,率先在晋江做起了“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林荣钳表示,来料加工就是改革开放之初利用外资的第一步,当时的来料加工是属于较为粗浅的。“我们纯粹出动劳动力,外商提供材料,提供资金,甚至提供设备。但是生产的所有产品我们这边不能卖,要百分百送到国外市场去销售。”林荣钳说。△安平桥丨李宇凌摄加工者的角色对于天生有生意头脑的安海人来说,如同隔靴搔痒。大家都希望能够做一点深入的合作。于是,安海商会又找到了华侨谈合资。在不断的磨合中,晋江第一家合资企业正式落户安海,前后共经营了三十多年。“第一口螃蟹的香味”消除了其他华侨心中的疑虑,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非公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壮大,仅十年间,安海商会的非公企业代表就超过90%。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安海商会下属14个同业公会陆续建立*组织。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安海视察,意外发现,一个镇级的玩具同业公会竟也建立了*组织。他随即表示,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建工作很好!在将近两个甲子的时间里,安海商会历史折射出了一群安平商人在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光辉。在这段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动荡不安,时而风云诡谲,时而欣欣向荣的近现代史里,爱拼敢赢的安平商人始终以赤子之心秉持着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就像一个巨大的车轮撑起安海这辆马车,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