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期涟钢涟源县是怎样支援涟钢建 [复制链接]

1#

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涟源县是怎样支援涟钢建设的

周兴和/杨伯英

年至年,我们曾在涟源县、娄底市工作过。周兴和同志先后担任涟源县县长和娄底市委书记,杨伯英同志任涟源县委副书记,组织和参加过涟钢建设的支援工作。三十年来,在涟钢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创建初期,涟源县和娄底市都给予了大力支援。现就我们参与和知道的情况作一些回忆。

涟源县地处湖南省湘中地区,煤铁矿藏比较丰富,又有悠久的炼铁历史,是省内最早生产铸造生铁的地方,有着发展钢铁工业的优越条件。年初,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湖南钢铁工业建设,决定在涟源县境内新建一个钢铁厂(即现涟源钢铁厂)。这一讯息传来,涟源县人民莫不欢欣鼓午,人心振奋。认为这是一件“建涟钢,富涟源”的大喜事,是“社会主义建到了家门口”。县委认识到,涟源地处丘陵山区,工农业生产比较落后,钢铁厂的建设,将直接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建设,繁荣全县国民经济。而且通过钢铁厂的建立,将进一步密切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因此,县委决定尽最大努力支援涟钢建设,并号召全县人民把创建涟钢当成自己的事来干。

同年4月,省工业厅重工业局副局长赵祥同志等一行四人来涟源进行资源调查和厂址选择。涟源县委书记郑海鹏、副书记兼县长周兴和等同志亲自热情接待,积极介绍情况和提供工作方便。此后,省工业厅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涟源踏勘。约七月间,有工业厅副厅长戈楷和省委工业部的领导同志来涟源调查,县委派工业部部长刘蕴愚同志陪同,由芙蓉、四古区,经安平、人和铁厂,到桥头河、娄底镇踏勘,历时10余天。经反复比较,选定娄底镇(即现娄底市)黄泥塘(当时是黄泥塘高级农业社)为厂址。

年5月、9月,根据邵阳地委指示,县委抽调原县委委员、财贸部长曹岐山、娄底乡*总支书记吕加清两同志参加涟钢筹建工作。县委交给他们的任务是:一、搞好工农关系;二、协助征购土地;三、组织民工支援建厂;四、协助处理筹建中的具体问题。为配合涟钢筹建工作的开展,县委决定加强娄底乡领导力量,任命农村部副部长李雄杰同志兼任娄底办事处主任,抽调原九区副区长刘建国同志担任娄底乡*总支书记,并从政法、工交、财贸、粮食等部门陆续抽调30余名干部,配合和协助涟钢开展筹建工作。娄底乡广大干部和人民积极响应县委号召,热情地支援涟钢建设。他们主动表示:“涟钢要多少土地,就给多少土地。要多少人,就调多少人”。

筹建的第一件事,是建厂需要的土地。根据涟钢建厂规划,第一批需要征购黄泥塘高级农业社岭背底一带的余亩土地(内有水田50余亩)。按照上级有关土地征购政策,在曹岐山、吕加清同志、娄底乡刘建国同志和黄泥塘农业社凡枚春同志的努力下,很快办好了土地征购手续。山上有樊姓坟墓50余座需要迁移,这本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在黄泥塘农业社广大社员的大力支持下,仅几天时间,都由坟主自行迁走了。每座坟只花了迁坟补贴费9元,没有发生任何纠纷。由此可见,娄底乡人民对涟钢建设是十分拥护和支持的。

筹建的第二件事,是组织民工平整厂基。年10月,县委决定从娄底、杉山、西阳、万宝、么石、小碧、新庄、明镜、红土、茶元、印溪、甘溪、枫坪和渡头塘等14个乡调集近名民工赴涟钢平整厂基。考虑到黄泥塘是一片荒丘野岭,工地施工条件差劣,食宿条件困难,县委要求民工自备行李(每人带一根树木或楠竹、一捆稻草和一套被褥,自搭工棚住宿)、工具和口粮。在施工过程中,广大民工顶风冒雪,披荆斩棘,手搬肩挑,日夜赶工。当时的土方价格较低,每个民工每天只能收入五、六角钱,最多的也只有八角多钱。但他们为支援钢铁建设,不仅毫无怨言,反而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各乡带队的干部如曾拱亭、彭福生同志等也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为建厂奔波。仅半年时间,完成了厂基平整工程土方余万立方米;修建了厂区至神童湾约四公里简易公路;利用平整出来的泥土制砖烧瓦,建成了13栋平房宿舍、一个食堂、一座贸易商店(仅花投资余元)和一栋两层楼房的办公楼(只用了15天施工时间)。为工厂全面施工和进场职工食宿创造了良好条件。

厂区附近农民也积极支援涟钢建设,在施工人员大批进场、住房不够的情况下,农民自觉地腾出自己的住房,借出自己的炊具供职工使用。印山口一带的农民家里,几乎家家都住了职工。工厂有什么困难,农民也主动协助解决。如平整厂基时,南阳村有座樊氏宗祠必须拆除。樊姓子孙闻讯后,毫不犹豫地一齐出动,仅一天一晚就将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家族祠堂夷为平地,其决心之大,工效之高、进展之快,实为罕见。

筹建的第三件事,是组织民工修建厂区(黄泥塘)至田湖铁矿的轻便铁路。这条铁路是涟钢的矿石运输专用线,长34公里,涟钢要求四个月完成。为加快铁路建设,县委于年5月初成立“黄湖铁路民工指挥部”,由县长周兴和同志兼任指挥长,副县长张不云同志兼任副指挥长。并聘任涟钢*委副书记卜文俊同志任政治委员、黄湖铁路工程处主任刘峰同志任副指挥长,率领全县七千余名民工上阵。在施工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仅用三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全线近50万土石方工程任务,为铁路9月9日提前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年9月17日,涟钢一号高炉胜利投产,并炼出了第一炉铁水。18日上午,涟钢*委副书记卜文俊同志亲自带队,用披红彩车,将铸有“涟源钢铁厂”字样的四条铁锭,敲锣打鼓地向县委报喜,并向县委致谢。县委书记郑海鹏、副书记兼县长周兴和和副书记杨伯英等领导同志给予了热情接待。郑海鹏同志还专程赶到涟钢,代表县委向职工表示热烈祝贺。

涟钢第一期建设工程投产后,紧接着进行全面扩建。按照建厂需要,涟钢又在邹家大队洪家洲一带征购了余亩土地。县委又增调了大批民工,并从县机关抽调李学业、高恒一、刘玉堂、刘松材等同志,加强对民工的领导,支援涟钢建设。

年初,省委为解决涟钢焦炭供应问题,决定将涟源县属斗笠山煤矿划归涟钢管理,并进行配套扩建。为解决原煤运输问题,涟钢决定修建厂区至煤矿的轻便铁路。这条铁路取名为娄香铁路(厂区至斗笠山煤矿香花台工区),长16公里,于年3月开工,是由涟源县和后来成立的娄底市共同组织民工,用半年时间修成的(修好了路基,铺设了部份铁轨,后因工厂调整和煤矿来源关系改变而停工缓建。直到年才复建为标准轨铁路,更名为娄香铁路)。从而形成了涟钢两条铁路运输专用线,为工厂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涟钢小高炉群(年)

当时以涟钢建厂工地为核心,包括田湖铁矿、斗笠山煤矿、两条铁路、以及安平、人和铁厂等,在年至年三年内,全县上劳力五万余人,占地数千亩。战线长,人员多,生活物资供应一直是紧张的。县委责成财贸、粮食部门全力以赴,作好工地后勤工作。并由财贸办主任黄勋吾同志、供销总社主任黄启文同志两人,一人在县局安排货源,一人在工地组织供应。为搞好职工的粮食供应,县粮食局派供应室刘富仁同志,在娄底老街人和门租用两栋民房,和黄泥塘工地搭盖临时工棚,成立粮食供应点,实行日夜供粮。粮食、商业、供销部门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出动,组织货源。当时连草鞋和锄头把都很张紧,都是成船成车的调入。县委和市委一面从外地组织蔬菜资源(据统计,每年光南瓜藤都要运进几十车),以解工地燃眉之急;另方面从邵阳市郊请来二十四名种菜技术人员,并在厂区附近七个生产大队划建30余个蔬菜基地,解决工厂蔬菜供应问题。

在工农关系上,由于县委的重视,处理得比较好。施工中出现的工农纠纷,几乎都是在农民本身参战的情况下自觉解决的。需要县委出面解决的只有两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年秋,田湖铁矿职工家属种菜养猪,与七星生产大队农民发生争执,殴斗时双方都负了伤。当天矿*委书记兼矿长安子林同志打电话告诉县委。县委当即连夜研究,第二天由县委书记郑海鹏同志亲自带领区委书记及政法人员赴现场处理。并召开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代表会议,进行工农联盟教育。要求干部主动搞好工农关系,并重申以后再发生类似事件,首先追查农村干部的领导责任。接着,县委又在全县扩干会、区委书记会上反复进行教育。从那以后,只要出现工农关系紧张的苗头,区社干部都能主动地去解决了。

年1月,为适应涟钢建设发展的需要,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娄底市。以娄底镇为中心,将附近的西阳、明镜、渡头塘、小碧等人民公社划归娄底市。由涟钢*委书记周继舜同志兼任市委第一书记,周兴和同志任书记,傅海珍同志任副书记,李赏明同志任市长。当时市委的主要任务是为涟钢建设服务。

娄底市一建立,就面临涟钢建设材料运输紧张、职工副食品、蔬菜供应困难的问题,市委立即研究,明确分工。由市长李赏明、副市长何功丰两同志负责蔬菜基地的建设和粮食、副食品、及日用品供应点的建立,尽最大努力保证工厂生活物资的供应。年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实行“低指标,瓜菜代”,全市机关干部每月只吃14斤大米和10斤代食品。但市委号召全市人民省吃俭用,始终保证了涟钢炼铁工人每人每月55斤大米的供应。

年冬,涟钢娄插铁路改建(即黄湖铁路由轻便轨改为标准轨)工程开始施工,建筑材料均在娄底火车站集散。当时娄底车站至涟钢厂区不通火车,物资只能在娄底转运。由于运输力量不够,造成车站物资经常卡壳,严重影响建设工程进度。有一次,省委书记李瑞山同志在衡阳开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写信给娄底市委书记周兴和同志,要他亲自带队,组织驻娄底火车站工作组,保证及时装卸和转运。半个月后,李书记来市检查工作,当他见到周兴和同志率领工作组同余装卸工人一起日夜紧张工作,使物资卡壳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时,感到很满意,并面带笑容地赞扬说:“这才象个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样子”。

年8月,根据省委指示,涟源县委将县办安平、人和两铁厂划交涟钢管理,给涟钢增加了一批干部和工人,扩大了钢铁专业技术队伍,适应了涟钢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十年来,涟源县和娄底市人民对涟钢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援,使涟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发展为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成为省内的第二大钢铁生产基地。从前的荒山丘陵,如今已变成为一座十里钢城。涟钢建设的发展,也促进了涟源县、娄底市工农业建设和经济繁荣。钢城周围的贫穷乡村,现在已发展为亦工亦农、工农商相结合的新型富裕村庄;昔日的山区小镇~娄底镇、兰田镇,如今都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娄底市、涟源市。事实证明,涟源县委预期”建涟钢,富涟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年10月1日,涟源县正式撤县建市,新市委副书记谭显栋、人大刘永根主任等领导一再感谢涟钢*委和赵祥书记对涟源的大力支援,并强调指出:涟源改县为市,是与涟钢的支援分不开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涟钢为建市创造了客观条件。在这里,特摘录《涟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涟源从年建县,特别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涟源人民在*中央的领导下,在涟源钢铁厂的支援和影响下,城乡经济蓬勃发展,各项事业成绩喜人。农业已改变过去的单一结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都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工业已形成一个以10余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为骨干,60余家县属厂矿为主体和余家乡镇企业组成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万元,非农业人口达12万余人,市政建设也初具规模,今日涟源已崛起在湘中大地上。在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小城市”方针的指引下,今天,涟源市应运而生了”。

本文作者:周兴和,原任涟源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娄底市委书记。后任省煤炭二处*委书记,现退居二线,任煤炭二处调研室主任。

杨伯英,原任涟源县委副书记。

今天的涟钢(摄影:李业)

他参加过从神童湾到厂区公路的建设

访谈时间:年5月27日下午

访谈地点: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星明村大炉冲尾李端福家

叙述者:李端福,男,小学文化,年5月7日出生,星明村大炉冲组村民

“这座城市向西北方微微倾斜

那里

有一座巨大的钢铁工厂”

涟源钢铁厂,简称连钢;涟钢落户于娄氐镇,从而又决定了娄氐镇未来的发展走向,且又从经济结构、思维方式、伦理关系、交通、饮食、方言、风俗等方面改变了其固有的惯性轨迹;在娄氐镇文史馆成立伊始,我(们)就在想象现在涟钢这片土地在它建成之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涟钢和娄氐镇之间的微妙关系……等等假设总浮现于脑海,但不容置疑的是“涟钢”从它成立之初,就已成为“娄氐·在地”不容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娄氐·在地”像钢铁一样锃亮(或锈迹斑斑)、沉重的一部分;

涟钢,创建之初,无数娄氐镇人带着满怀的热情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建设,为之付出了汗水、泪水、血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随后,伴随着涟钢的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及彼,及至今日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华菱安赛乐米塔尔薄板生产线,再而衍生出来的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实际上涟钢同娄氐镇已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在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星明村大炉冲组征地拆迁现场,同李端福老人聊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年轻时曾参加过涟钢最初的建设,现在已年过八旬,又因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建设的需要而搬离故园……娄氐镇人们为了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数不胜数,李端福老人只不过是这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年轻的他在参加涟钢建设时也不可能想到因这座钢铁工厂而在他年老时还要面临一次依恋不舍带来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我是蒋自昌来喊我到涟钢工地上去做事的,那时家里有七个人呷茶饭,我上头有姐姐哥哥,生活过得很困难,涟钢刚开始建设,要民工,出去做点事,家里也好一些,蒋自昌是对门新石的,他们俩兄弟都在涟钢工地上做事;

我就从家里带了一根扁担,π(音pa,三声,娄氐方言,挑着,挑起)了一床烂絮被到了娄底街上,在街上买了一副箢箕,花了几毛钱,就来到了民工队;

民工队有四、五十个人,我们西阳去了四、五个,蒋自昌就有俩兄弟,带队的是娄底街上的,我们民工队负责建设神童湾到涟钢厂里的公路;

我们先住在老食品站(现观化门以西约米)一户姓柳的人家里,后来搬到神童湾颜家祠堂,民工队就一直住在那里,我们都睏(睡觉)在戏台子上面;

民工队早晨吹哨子呷饭(开餐),清早就起来了,我做的是到河里捞沙子,河水不深,每天大概可以捞将近一方把子沙子,还要负责担到马路边的空地上堆起,捞沙子的各担各的,毛沙子从河里担到路边有好远,几块钱一方不记得了,大概十来个日子能量个七八方沙子,有专门的人来量;天气热的时侯,人总是浸在水里捞,冬天里,我们就在岸边捞;

我们呷的是蒸钵饭,二三两米的样子,呷了饭做一阵子事就饿了,菜天天都是一个蔬菜,加一个虾米子炒萝卜丝,天天这样;民工队有一个食堂,伙食不要交钱,饭菜都是用蒸钵子盛着;

记得好像神童湾那时已有磷肥厂了,我们修的路是从神童湾到四巩桥里面;

神童湾一个姓彭的包的这段路,好像叫彭润生,吹哨子呷饭只有早晨吹,中晚饭自己到食堂去吃,食堂就在颜家祠堂戏台子下面;

打石磙子时要搞突击,捞沙子的全部都去打磙子;路基先要用大石头铺上一层,上面再撒上细沙子(充)实满,再在上面铺一层中石子,再铺上一层细沙子,再在上面铺一层细沙和黄土;每铺一层就要打一次磙;

公路上有专门的技术领导人,他预先安排好了工作,哪天铺大石,哪天铺中砂,哪天铺细沙;铺细沙后要反复打两三次磙,尤其是铺上黄土后来回要打四、五次磙;

磙子是石头的,一个磙子要有五、六十个人才拉得动,打磙子夜里要加班,有时候还要搞通宵;打磙子要力气大,关键要掌握好方向,要不就滑到边上去了;

打磙子时我专门就负责打花土,在细沙子上,用箢箕装黄土,均匀撒上一层黄土,要把握好力度,撒出去都落在路面上;花土要打两层,铺中沙时打一层,铺细沙时再打一层;

我们放肆做事,下毛毛雨也不歇工,想多搞几块钱;所有的工具都是自备的,锄头、扁担、箢箕、耙头这些东西;

这条路修了有一年多,我等路全修好才回家,回家的时侯正好快要过年了;回去的时侯,只打发了五角钱,后来去问了几次工钱,说还没有去结帐,就这样去了好几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当时想,有涟钢这样的大厂子建到这里来,肯定会对当地有好处,我们肯定是要支持的;

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征地要征用大炉冲组的土地,李端福老人家的房屋也在其列,并且已经进行了丈量;

“想到房子要拆,心里也过不得(有点难受),有好几夜都睏不得了,总是想着这事,我在这里住了八十几年了,真有点舍不得啊!……”说到这,我看见老人的眼眶里漾现出了泪花,沉默了一小会,李端福老人稍稍舒缓了一些,他又慢慢地讲:“不过国家的建设还是要支持的,对我们当地是有好处的,要支持,要支持的……”;

始建于年的涟钢,是湘中地区的一座大厂!

访谈中的李端福老人

“娄氐·在地”

我们一直在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