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自媒体招聘微信群 http://pfwang.cn/fengshang/xinchao/812.html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咱们安平救驾口村的“抗战老酒”
作者丨李建抓
安平县大豆口村原名救驾口村,因村民“行侠仗义,护驾著名”。《安平县志》载:“王郎赶刘秀时,刘秀曾在此避难脱险,遂得名救驾口。又传,清初时,侠肝义胆的起义将领窦尔敦称雄于此,故名窦家口。清朝康熙年间简称豆家口。”解放后,村名由豆家口改为大豆口,属安平县程油子乡。
救驾口村的酒很有名,其产酒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史料记载,后汉更始之乱,刘秀被王朗追赶,钻进高粱地,顺酒味躲进了酒厂。3个追兵赶到酒厂时,因酒香诱人,口水直流。大掌柜见状,端出三碗原浆,将追兵灌醉。刘秀登基后,敕名此处为“救驾口”,酒厂酿的酒叫“豆口醇”,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陶制地缸发酵,醇香清雅,口感独特。
01
说起救驾口的酒,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抗战老酒”。
救驾口村酿酒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它地处滹沱河下游,旧时河水屡屡泛滥,老百姓靠种植红高粱来对付洪灾。每到中秋,高粱地红海一片。战争年代,乡亲们称之为“青纱帐”,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极好的掩体作用。救驾口村民还有“大碗喝酒”的风气,这也是多年来村里一直做酒的原因。
为什么又叫“抗战老酒”呢?年5月,冀中区*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在河北省安平县延生,军区领导曾一度住在救驾口村的酒厂,研究和指挥全区的抗日斗争。其间,军区领导发现这种红高粱做的酒好喝,且消毒效果好,决定在军区警备旅组建酿酒班,为冀中部队供给食、药两用白酒。救驾口村时任县武委会主任李存仁受命挑选酒厂觉悟高、酿酒技术好的工人参加八路军。救驾口村年就建立了*支部,*团员也多,听说加入八路军打日本,大家都踊跃参加。当时酒厂的24名青壮年都要报名参军,最终挑选了17人加入冀中军区警卫旅,专设了酿酒班,酿造出的酒,大家自然而然地称之为“抗战老酒”。部队打胜仗后,或天气寒冷时,官兵们就喝几杯,助兴或抗寒,更重要的是还解决了部队疗伤时酒精短缺的问题。
据当年军区酿酒班班长刘兰生(救驾口村人)回忆,当时酿酒班17人,不仅仅酿酒,还负有保卫冀中军区领导的任务,参加过多次战斗,赵同表、李中彦、刘占山、赵子玉四名战友,先后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也有的酿酒班战友提升为排长、连长,有的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地方担任领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救驾口村不仅出好酒还传承了“果敢、仗义、忠厚”的品质。据《县县志》载河北省中部蠡县、安平、饶阳,习练戳脚拳盛行。救驾口的戳脚拳曾一度是北方的代表拳种。
清末民初,在我国北方,尤其是河北中部安平县、蠡县、饶阳县等地,习练戳脚拳者众多,当时有“山东査”“直隶戳”之称,更有“南拳北腿”之说,而戳脚拳是被誉为“北腿”的代表拳种。抗战时期,冀中军区从安平、蠡县、饶阳、高阳等一带招收的八路军,很大一部分人会戳脚拳。救驾口酒厂位于沧州、保定和衡水三地交界处,附近又是大片的高粱地,不仅是冀中军区领导常住的地方,县区领导和县游击大队战士更是经常往来,造酒厂也成为了研究抗战的秘密地点。
曾任县委副书记的李存仁在回忆录中写到,年5月的一天,军区领导和县委书记张亮、政委张根生正在酒厂研究反扫荡斗争形势,突然从高粱地里窜出来4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酒厂。当时,李存仁也在酒厂,他第一个冲出大门,把敌人引开。有两名持长枪的日本兵追到他跟前,李存仁仗着戳脚拳功夫,把两个日军引到一个墙角,自己身子靠墙,两手分别攥敌人两杆长枪,大吼声,脚一发力,一个蛇形九转连环鸳鸯脚,两个日本兵瞬间被撂倒在地,其中一个竟被踢到了一丈远的门口。李存仁消灭了两个日军,可其他日伪军也蜂拥而上包围了他。危在旦夕之际,县游击大队及时赶到,消灭了这一帮日伪军,李存仁幸运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救驾口人和酒厂在*的领导下,白色恐怖时期也一直在发展壮大*的组织,坚持革命斗争,*员们以酒厂职工和买酒客户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活动。
年,负责巡视安平县的保属特委巡视员范克明叛变,安平县*组织负责人及广大*员随时都有被捕、被杀的危险,时任安平县委书记刘国生前不久去了石家庄,保属特委没顾上任命新的安平县委负责人,县委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但救驾口的*组织并没有因此而乱了阵脚。保属特委委员吴建民(吴立人)和侯玉田两人到安平恢复*组织时,首先到的就是救驾口酒厂,利用酒厂为掩护,组建了安平县新一任县委班子,恢复壮大了*的组织。
在白色恐怖期间,保属特委委员吴立人和在南两河村教书的李子寿(安平县抗日救国会主任),曾几次到酒厂找到李存仁,让他联系一些酒厂和周边村的习武人员,参加安平县的“反帝大同盟";并安排李存仁和酒厂的刘来生、赵同表、刘占山四人,跟随县委书记安贵普去高阳参加抗日干部培训班,学习游击战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培训班结束以后,赵同表和刘占山二人加入了游击队伍。
“七七事变”前,安平县已有*支部47个,*团员人,为冀中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仅有人的数驾口村,参加抗日人员达51人,牺牲了14人。
04
安平县北满正村的许英杰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熟悉豆口酒,并非常爱喝。年7月,我带领战土在交河富压一带活动时,与敌遭遇,此间我右腿遭敌榴弹炸伤,部队将我送至交河县七区赞寺村一堡垒户养伤。卫生员给我换药时,每次都抹家乡的豆口酒止疼消毒。这酒我以前尝过,我家也是堡垒户,我当兵前八路军的重伤员在我家养伤,父亲就让我到救驾口买过这老酒,用来给伤员疗伤。我到酒厂买酒时,掌柜的让我喝了一杯,酒好喝,临走时,掌柜的又送了我一小瓶路上喝。”
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北苏村94岁老*员苏金双回忆,我在家庭的影响下,18岁就参加了共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直是村里的基干民兵,在战场上担任民兵担架队队长,负责战场中的伤病员护送和物资供应。我先后随部队参加过保定护秋护麦战斗和解放大清河、解放石家庄战斗。最艰苦的一次任务是解放太原战役,从前期到胜利解放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次战斗我们的任务是背送炮弹和修建工事,还负责给部队送给养。我曾几次给部队运送过救驾口的老酒。总攻时战斗十分激烈,在我们送炮弹过程中,有一颗炮弹落在我们7个人的小分队中,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按住我的战友马树相,保住了我俩的性命。有3名同志牺牲,我俩被炸伤,疗伤时消毒用的都是救驾口老酒。
救驾口村的“抗战老酒”,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七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