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桥的故乡,尤其是泉州的古代桥梁,一直为世人所称誉,自古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说。横跨在福建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年),共历时14年建成,因桥长五里,又被称为“五里桥”。在水头镇一侧的“听澜楼”石碑上,刻着安平桥的历史。据记载:古代的安海地区三面环海,海洋贸易极度繁荣,然而由于安海湾为浅水海湾,受潮汐影响通航时间有限,且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民众为了维持生计,便修建了这座连接海港两头的跨海大桥。安平桥采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而成,它也是继泉州洛阳桥后,再一次使用“筏形基础”建造的梁式石桥,但其长度远远超过了洛阳桥。据测量,目前桥的全长近米,桥面宽约3.6米,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也是我国最长的海港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以坚硬花岗岩铺架的桥面,每块桥板石长5到11米不等,最重的达到了25吨。据专家猜测,这些巨石应该开采自泉州府附近的石窟。而据一些私家族谱记载,这些巨石很多是从咫尺相望的金门岛海运而来。虽然历经九百年风雨与海浪的侵蚀,当年开凿的钎痕仍清晰可见。安平桥的个桥墩均为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分为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不同样式,其中的船形墩可起到破浪的作用,以化解海浪对桥墩的冲击。如今石桥两侧大部分已淤积成为湿地,船型桥墩也早已派不上用场,但依然能想象石桥当年逐波踏浪的气势。桥身的东、西和中间分别建有五座闽南风格的“憩享”(凉亭),以供游人休息,栏杆柱头上还雕刻着惟妙惟肖的南宋护桥将军石像。明万历三十二年(年),晋江地区8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而安平桥却基本完好,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建桥技术的辉煌成就。桥身中部的中亭旁,立有历次修桥的14方碑刻。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明天顺三年(年)的《重修安平桥记》石碑。从碑文所记载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每次修桥的经费大多靠募捐和乐施而来。都说物是人非,这座石头砌就的安平桥却历经多年的岁月,“样貌”与初建时相差无几。坐落于安平桥头的望高楼,建于清同治三年(年)。很多游客以为这里就是安平桥的终点,其实不然,福建沿海地带历经沧海桑田,安平桥米左右的桥身已被埋入了淤泥堆积的湿地中。如今这里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良好的环境使其成为泉州一处新兴的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