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刺桐藏宝图第十七站安平桥安平飞虹冠海内 [复制链接]

1#

泉州网6月10日讯(记者张素萍许钹钹王柏峰手绘图:樊云均)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安平桥宛如一条玉龙,横卧于万顷碧波之上。

遥想千年前围头湾内的安海港,沧海茫茫波浪深,这里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也被称为刺桐“南港”,往来商船常于此避风寄碇。到了南宋时期,朝廷大力推动海洋贸易,此时安海港货物集散运输,单靠舟渡已无法满足需求,急需修建一座横跨海湾的桥梁。彼时,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各阶层群起响应。

宋绍兴八年(年),僧祖派始建安平桥,安海海商黄护、僧智渊带头捐钱倡建。然而,浩大的造桥工程耗尽了他们的精力,石桥未就,黄护和祖派两人相继亡故,黄护之子、兴化县令黄逸,僧人惠胜续建。宋绍兴二十一年(年),南宋皇族赵令衿(赵匡胤五世孙)出任泉州太守续建,越年建成。

在跨越14载的努力后,一座巨型桥梁延伸向五里之外。条石板镶嵌在一起,顺着潮起潮落,从宋绍兴八年一路铺过来,铺成“中世纪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成就“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在时光中成为人们的精神坐标。

海浪澎湃间,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桥建成后,百姓摆脱了双桨,山海货物于此集散运输销往各地,海商跨过长桥远渡重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包括宋代的黄护、明末的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等人,书写了令人称道的海商传奇。

清中叶以后,安海港渐渐走向衰微。然而,泉州海商“浮沧海远及诸夷”的勇气和拼搏精神,以及致富后的不忘桑梓和慈善精神,至今遗泽后人。安平桥中亭的众多碑记,无声讲述着石桥所承载的乐善好施精神,它们是海商、民众等各阶层捐资修桥的历史见证。

八百多年沧桑,安平桥藏着一部海洋奇迹的史诗,这里曾吸引了弘一法师驻锡并留下墨宝,也吸引了一代文豪郭沫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们豪放旷达的诗篇和文章,穿越时光的洪流,在古桥上空轻轻回响。

天下无桥长此桥跨海飞架通商路

中亭碑林

记者见闻

创新“睡木沉基”法

建成最长跨海梁式石桥

碧波涟涟的海湾上,安平桥静卧如虹。这座中国现存最长跨海梁式石桥,一头连接着千年古镇晋江安海,一头连接着石材之都南安水头,曾是泉州与漳州、广州等地区联系的要道。

漫步桥上,一望无边的桥身令人惊叹。桥体东西走向,长约米,因桥长五华里,民间称之为“五里桥”。整座桥共有桥板条、桥墩座、疏水道孔,桥墩之间横架5-8条巨型石板作为桥面,石板长5至11米,重量4.5吨至25吨。

桥墩基础采取“睡木沉基”法,又根据港道地质、海潮流速、流向等的变化,桥墩因地制宜设置有长方形、单尖船形、双尖船形等式样,这是在吸取洛阳桥建造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安平桥的桥上有5座亭:桥东端的超然亭、桥中的水心亭、桥西端的海潮庵、桥身中段两座憩亭。规模最大的是与桥同期建造的水心亭(即中亭),亭周存有14方修桥碑记,记载了年间多元社会结构背景下安平桥的历次维修情况及捐资芳名。这些碑记反映了安海港各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是多元社会结构共同参与建桥修桥的历史见证。

安平桥周边还有2座门楼、6座塔。2座门楼即桥东望高楼、桥西听潮楼;6座塔即桥东端的瑞光塔,桥身中段水中的4座方形小石塔及中亭1座球形石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瑞光塔,周边居民称之为“白塔”,作为安海港航标塔,建成后有“金标涌地,映荫海市万家”之誉。

安平桥

专家讲述

一桥飞架海湾变坦途

助推安海港兴盛不衰

从“单靠舟渡”,到天堑变通途,安平桥这一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前后历时14年建成。它的存在,堪称中国桥梁建筑杰作,为研究我国桥梁史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海商、僧人带头捐资,到南宋皇族成员主持续建,再到普通民众踊跃捐资修桥,安平桥见证了慈善与大爱。它的建成,是南宋皇族、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宗教僧侣、普通民众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宋元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贡献的体现。

宋代护桥石将军披甲执剑,形象威武。

多方合力建桥

展现大爱书写传奇

“古代泉州港有‘三湾十二港’,围头湾内的安海港便是其中之一。”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安海港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也被称为泉州“南港”。海船从广东到泉州最先抵达的就是安海港,再由此转向“北港”后渚港,因此安海港也随着泉州港的发展而兴盛。

北宋元祐二年(年),泉州设立市舶司以统制内外海商,不久也派官员在安海设立“石井津”榷税,安海港正式成为泉州港统一管辖的海外贸易港口。到了南宋时期,中国政治中心南移,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兴盛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沿海形成和确立了一套海洋贸易管理的制度体系,推进了海港与内陆贸易运输畅通的桥梁的建设。建炎四年(年),在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的第二年,安海开启建镇历史,彼时海港千帆百舸、客商云集、店肆罗列,安海港货物集散运输单靠舟渡已适应不了发展需要,于是建桥被提上议程。

宋绍兴八年(年),僧祖派始建石桥,安海海商黄护和僧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缗(一缗为一千文铜钱)。黄护是安海桐林村人,靠海外贸易发迹,是当地有名的海商,他热心公益,曾被推举为里长,一心造福乡里。

造桥启动后,他们用大船从海上的大佰岛运来石梁,这些石梁重达数吨,在没有机械的年代,只能利用海水涨潮退潮的力量运送,整个工程进度慢、耗时久。

“浩大繁重的工程,耗尽了黄护和祖派的精力,还没等桥竣工,两人相继亡故。黄护去世前还叮嘱儿子黄逸,一定要完成安平桥的建造。”吴金鹏说,黄逸为完成父亲遗愿,倾其所有,同时发起募捐,殷实的商人和民众群起应之,连外地商人也积极捐款。宋绍兴二十一年(年),南宋皇族、泉州郡守赵令衿主持续建安平桥,一年后工程告竣。

吴金鹏介绍,安平桥的建成,是社会多元结构支持海外贸易的典型代表,南宋皇族、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宗教僧侣、民众等群体合力建桥,书写传奇,此为泉州文化遗产所罕见。

宋代护桥石将军披甲执剑,形象威武。

海港重要交通枢纽

迎来送往八百余年

“安平桥建成后,险恶的海湾渡口变成坦途,与泉州内陆腹地紧密相连,‘东上郡邑而达省城,西通漳州而至南粤,北经南安而抵安溪、永春、德化诸山城’,可谓是四通八达,成为安海港重要的交通枢纽。”吴金鹏说,石桥建成后,吸引了更多的商船往返,通过安平桥将货物运输到泉州各地。

史籍的记载,留住安海港的芳华记忆。宋元刺桐港鼎盛之时,安海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成为十分兴隆的刺桐“南港”。彼时,一批批先民跨过长桥,走向世界,他们足迹也叠印在安平桥的石板上。

明清海禁,刺桐主港逐渐没落,但安海港依旧繁荣,海商们的贩海贸易活动并未停止,南安人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记载,郑芝龙开展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名震东南的巨商;郑成功建立抗清根据地,后挥师东渡,驱走侵略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回望那段跌宕起伏的建桥史,人们常被官方民间合力建桥的故事所感动,而桥梁承载的慈善精神也被传承了下来。“安平桥在历代修缮过程中,基本沿袭多元社会结构共同参与的模式。”吴金鹏认为,安海港与安平桥的“港—桥”模式,体现了安海港与泉州其他港口有所不同。自宋元以来,其对外贸易基本上持续不衰,所以安平桥也与泉州南宋所建的诸桥不同,它作为海港的交通运输功能没有消失,所以经过历代维修而长期保存下来。

历八百年风云,安平桥迎来送往。年,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到安海弘法驻锡,在安平桥上的水心亭澄渟院,留下楹联石刻“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等墨宝;年11月,一代文豪郭沫若参观安平桥,亲笔题写《咏五里桥》七言律诗,留下“英雄气概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的赞叹;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考察安平桥后,撰文称赞其“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泉州民间多年来传说‘天下无桥长此桥’,却也当之无愧”。

时光荏苒,由于风浪冲击、泥沙淤积,安平桥自宋代以来经数十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整修,泉州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严禁机动车辆通行,民众齐心呵护文化遗产。

颜呈礼

护遗者说

“安平桥是我探索世界的起源”

“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小学二年级第一次离开家乡,就是从这条桥上走出去的。”对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颜呈礼来说,安平桥是他探索世界的起源,与他有一生说不尽的情缘。

第一次走过安平桥,走出安海后,颜呈礼在桥的那一头发现了新世界:桥的尽头是水头街,水头街的尽头是鸡笼山,天气好时,站在鸡笼山上,对岸的金门岛清晰可见。那之后的每周六,他都带着同学走过长长的安平桥,开启别有趣味的探索世界之旅。也是从那时起,这座桥于颜呈礼有了特殊的意义。“上山下乡”时期,他在安平桥畔种田;恢复高考学成归来后,他守着安平桥执教。安海镇区6所小学,颜呈礼执教过其中4所。每一届学生学习课文《长城》时,他都带着孩子们走上安平桥,缓缓走、细细讲,而后让学生模仿《长城》的写作方法创作。

再后来,在颜呈礼的发起下,一支来自安海、水头等地的民间护桥队自发组成,他和一样爱着这座桥的人们一起,探索桥、研究桥、保护桥。自办刊物《五里桥》,出版《安平桥志》,募捐植树,绿化安平桥周边环境……他们执著地将这座美丽的千年古桥向世人呈现。

年,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终于应时而生。翌年,白塔点灯、烧塔仔,盛况重现。“《安海志》记载,每逢庚寅年元宵,有白塔点灯的习俗,但这一习俗中断已久。”颜呈礼至今仍记得年元宵的盛况,当时,研究会组织数十人重现白塔点灯及元宵游灯习俗,不想游灯过程中,队伍竟聚有上千人,人们对重新恢复的传统民俗的热情可见一斑。

(本版部分图片来自市申遗办)

大事记文物

●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与北大教授马叙伦南下考古,在安海名人陈清机陪同下游览了安平桥。

●年,旅菲晋江、南安籍华侨共同捐资重修安平桥。

●年3月,国务院公布安平桥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维修安平桥中亭港四个桥墩和桥面、修筑中亭护坡、整修中亭周围环境。年春节,重现“白塔点灯”的盛况。

●年,安平桥修复委员会成立,全面修复安平桥,同时扩建桥南公路桥闸,新建安海至水头公路。

●年5月,安平桥全面修复工程正式动工。

●年3月,安平桥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

●年,安平桥保护范围公布。

●年7月22日,安平桥之“安平飞虹”景观入选泉州十八景。

●年1月,庆祝安平桥始建周年大型活动举办。

●年1月,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

●年2月,安平桥文化生态公园正式动工建设。

安平桥附属建筑

白塔

★瑞光塔

俗称“白塔”,位于桥头超然亭的东北侧,南宋绍兴二十二年(),乡人以造桥余资建造。因塔体外抹白灰土,得名“白塔”。

★超然亭

位于安平桥东端桥头,祀观音。明代重修,清道光年间分香中亭佛祖于此奉祀。亭东侧桥头入口处,左右分立两尊南宋石将军。

★望高楼

俗称“隘门”,清同治三年()重修。东侧门楼上嵌有楷书“望高楼”“金汤永固”等石匾,西侧门楼上嵌有“寰海镜清”石匾。

听潮楼

★听潮楼

俗称“隘门”,20世纪80年代重修。东侧门楼上嵌有楷书“水国安澜”石匾,西侧门楼上嵌“听潮楼”石匾。

水心亭

★水心亭

俗称“中亭”,因早期奉祀泗洲佛,也称“泗洲亭”。康熙二十六年(),中亭西侧填海建寺,称“水心亭寺”。中亭镌刻“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殿中祀奉释迦牟尼佛,陪祀观音大士和势至菩萨。

海潮庵

★海潮庵

位于桥西端桥头水头古街南侧。清道光年间、民国年间重修,祀观音。建筑坐东向西,三开间二落,前带拜亭,砖木石结构。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海潮庵碑记3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