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孙子兵法中的道三层含义解读,项羽破釜 [复制链接]

1#

孙子兵法从头到尾都是一部教会你如何去不战而胜的书籍,其中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也没有任何心存侥幸的可能。而孙子兵法也提出了五大纲领,这五大纲领就是为了帮助你计算一场战争胜局如何的5个维度。首先第1个则是孙子提出来的道,这里的道有着好几重意思。最为好理解的就是你的战争是否符合正义,但是正义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词语,因为每一个发动战争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理由。就像是三国时期一样,很难分辨出到底谁才是正确的一方。东吴、蜀汉和曹魏三方都是想要还百姓安平,所以都没有对错之分。

而细节上去看道的话,能够这样去理解。那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这里的民不只是说百姓,只是后来延伸到了百姓的意思。在古代这是说士兵,也就是战士。如果一个将领不能够和士兵一条心,那么再厉害的将领也没有办法取胜。所以如何激发战士的斗志,是将领入门的必修课。只有当一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且能一起朝向这个目标进取的时候,才能够使得凝聚力达到峰值,这才是常胜之军应该具备的姿态。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斗志呢?简单举例可以一起回看当时秦朝末年时期,陈胜吴起起义的案例。但是陈胜吴广对手下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话就把热情点燃,而这才能让起义军势如破竹,击败一个个强敌。同样的案例还有项羽的破釜沉舟。面对章邯的大军,项羽原本就毫无胜算可言。但是项羽却能够抓住大家的心理,将每一个士兵都激发出潜能,逼上了绝路。既然都是死路一条,往前冲或许还有生还的机会。也正是因为项羽的道掌握得好,才打出了漂亮的一场胜利。

这只是从细节上去说道,还有就是站着绝对正义的角度去发动战争,这也是属于有道。秦朝的建立虽然很成功,但是在驭民路线上选择错误,一直都是压迫的状态。百姓久而久之也不堪重负,所以秦朝被推翻了。而这时候的起义军,像是刘邦、项羽等人都属于有道之师。我们在很多历史片段中都能够注意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大军出发之前,都会有一个征讨楔文。这就是为了让战争变得更有道,也就是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讨伐对方。

在早年的很多战争当中,就是如此。比如周朝时期讲究的是天命观,也就是上下秩序不能打乱。做臣子的更不能够僭越,也不能取而代之。君要臣死不得不死,更不要说去推翻一个王朝了。但是为什么商汤可以灭掉夏,而周又可以取代商朝呢?这就是周人认为的失道。也就是说只要是正义的一方,那么是可以代替天来执行惩罚的。所以周朝建立之后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为什么商会灭亡?并不是因为周朝的军队强,而是百姓不能和商朝同心,更不愿意成为商朝的子民。

当时周武王的大军已经有足够的的实力去攻打商朝了,但是周武王却选择了放弃,安顿军队和培植百姓。在商纣王把箕子等人全部赶走和囚禁的时候,周武王才决定讨伐,这就是因为周武王需要道,当时商朝还没有失道,还有着像箕子一样的大忠臣。然而当这些人都无法立足的时候,就需要特殊手段了。也就是说在拥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周武王才开始选择讨伐商朝。而这里的道也可以被理解成为宣传学,只有所有人都一条心的时候取胜才能轻而易举。

同样的案例还有楚汉时期的刘邦,刘邦因为鸿门宴的愿意得罪了项羽,所以被项羽赶到了巴蜀之地。当时处于汉中的刘邦一直想要走出巴蜀,向东进取。但是一直都苦无良策,直到韩信的出现。韩信问了刘邦和项羽比较实力是否悬殊,刘邦肯定答案。但是韩信明知道这样一样是充满自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韩信知道刘邦占据道。项羽杀害了楚怀王,这是背弃信义;同时当初约定好了先入关中者王,但刘邦却别困在了巴蜀之地。同时刘邦在关中的时候和百姓约法三章,项羽去了关中却火烧咸阳宫,所以秦地百姓无一不是想要成为刘邦的子民。因此不论是从哪一方面刘邦都具备道,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胸有成竹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是否正义,是否能激发大家的团结心呢?这是一门学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